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憑實力得罪了所有人,又幹了件齷齪至極的事兒,這樣的李斯換誰也不會為他求情。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李斯這個人,可以說是功也煌煌,罪也昭昭,論功績,他在擔任大秦丞相之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這些影響數千年的政策,皆是在李斯的操持下完成的。

但論罪責,李斯可以說是大秦覆滅的主要推手,正是他在秦始皇病逝之後,與趙高、胡亥的合謀偽造遺詔,逼死公子扶蘇,又殺害大將蒙恬、蒙毅,最終導致天下大亂,秦朝也因此而亡。

當然,李斯的結局也是相當悽慘的,在秦二世胡亥登基不久後,李斯就被其下令處死。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李斯被處死的同時,身為他的同僚,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為他求情,眼睜睜地看著李斯被殺,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說白了,之所以沒人為李斯求情,是因為他的所作所為,不值得滿朝文武為他求情。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李斯是秦國曆史上死得最慘的丞相,其悲慘程度,遠超被車裂的商鞅。

根據史料記載,李斯在徹底嚥氣之前,從頭至尾,完完整整地感受了一遍什麼叫做大秦的“具五刑”。

所謂“具五刑”,是秦國一種極其殘酷的刑罰,這種刑罰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對犯人施以“黥”刑,即在臉上刻字,之後,再對犯人施以“劓”,也就是用刀割掉鼻子。

這兩步僅僅是開胃菜,接下來,就會“斬左右趾”,即把左右腳砍掉,緊接著,再“笞殺之”,也就是用藤條之類的物品,將人生生打死。

那麼,人死了是不是就完事了?不,離結束還早著呢。

把人抽死後,下一個程式是“梟其首”,即將犯人的首級割下來,最後一步,則是“菹其骨肉於市”,也就是把屍體剁成沫。

這樣的刑罰,光聽起來就令人不寒而慄,而當年的大秦丞相李斯,卻親身感受了一番。

從曾經風光無比的丞相,到最終落了個如此悽慘的結局,李斯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什麼叫做“從天堂到地獄”。

李斯原本是楚國的一個小吏,但由於不甘平凡,求學於大思想家荀子,在其學有所成之後,前往秦國投到了呂不韋的門下。

有思想又有才華,讓李斯很快脫穎而出,不僅贏得了呂不韋的重視,同時,也引起了秦始皇嬴政的注意。

有道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李斯面對嬴政,及時提出了提出了兼併六國,一統天下的戰略目標,這一點很對嬴政的胃口,而李斯也因此逐漸得到重用。

在此之後,李斯不僅幫助嬴政制定了滅六國的詳細計劃,又在嬴政下令驅逐各國人才,頂著壓力、冒著風險,寫下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最終讓嬴政取消逐客令,開始真心實意的廣納天下人才。

而李斯也憑藉敢於直諫的精神,贏得了秦始皇的尊重,至此,秦國屬於李斯的時代來臨。

在此之後,秦國逐步完成了一統天下的目標,李斯在其中可謂是居功甚偉,像什麼遠交近攻等策略,均是出自李斯之手。

並且,在秦國完成統一之後,所制定的大部分政策,比如,我們熟知的“車同軌、書同文”,也是在李斯的一手操持下完成的。

由於他功勳卓著,在秦始皇嬴政活著的時候,李斯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在秦始皇病逝於沙丘之後,一切都完全被改變。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東巡時,於沙丘暴卒,在其死後,宦官趙高與秦二世胡亥,以及丞相李斯經過密謀,決定秘不發喪,同時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並假借遺詔逼迫公子扶蘇自盡。

一系列操作之後,胡亥成功地登上了皇位,但沒過多久,李斯就在趙高的刻意設計下,被秦二世胡亥下令施以極刑。

李斯的死,有一部分是源自趙高的設計陷害,而另一方面,則是其咎由自取。

當初,在趙高和胡亥找上李斯之後,身為在朝堂上混跡了數十年的老丞相,李斯明知道趙高、胡亥二人想幹什麼,也知道這樣做會給秦國帶來什樣的後果,但他不僅沒有出言阻止,反而加入了他們的團伙。

什麼叫做“為虎作倀”,李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說李斯的加入是受到了趙高的脅迫,倒也情有可原,畢竟人性本就自私,但在他加入之後,卻當了一個出謀劃策的“幫兇”。

包括如何修改遺詔,如何對付扶蘇和蒙恬,甚至如何逼死扶蘇,都是李斯制定的方案。

單是出主意也就罷了,就連胡亥派出去逼死扶蘇和接管蒙恬兵權的,也都是丞相李斯的人,理論加實操,李斯算是玩兒明白了。

正因為如此,李斯在其他大臣,甚至平民百姓的眼中,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禍首。

這樣的人,但凡稍微正直點的,都不會對他有哪怕一丁點的同情心,在滿朝文武看來,李斯與趙高是一路貨色,誤國奸臣的帽子算是沒跑了。

這樣的人,還讓別人怎麼為他求情,根本就不值得。

而這只是文武群臣漠視李斯被處死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李斯曾經所幹的事情,註定了沒有人會為其求情。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胡亥在登基之後,“功臣”趙高得勢,開始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大肆剷除忠良。

第一個遭殃的,是曾經為秦朝立下汗馬功勞的蒙恬、蒙毅兩兄弟,他“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為了蒐集蒙氏兄弟的所謂“罪證”,趙高下足了功夫。

最終,在趙高的不懈“努力”下,胡亥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攔,實屬危害社稷之舉”等罪名,逼迫蒙毅自盡。

之後,趙高又用同樣的招數,讓蒙恬在悲憤之餘吞藥而死。

秦國的兩位中流砥柱,就這麼不明不白地被得勢的趙高陷害而死,而這一切在發生時,身為丞相的李斯,卻無動於衷。

如果他能在趙高動手之前挺身而出,為蒙氏兄弟說上幾句話,可能也會改變兩人的命運。

但是他沒有,不僅沒有任何勸諫的行為,也沒有對此事做任何表態,難道他不知道嗎?肯定不是,這麼大的事情,作為丞相他不可能不知道。

知道卻不阻止,眼睜睜地看著蒙氏兄弟被害,這就是曾經被秦始皇相當器重的棟樑之才所幹的事兒。

如果僅僅是在蒙氏兄弟遇害時不表態也就罷了,在趙高陷害秦宗室子弟時,李斯同樣也是默不作聲。蒙氏兄弟被害之後,趙高把矛頭對準了秦王室,並且手段極其歹毒。

據記載,趙高曾經在咸陽城外,一次就殺掉了20餘名宗室成員,其中,有十幾個是胡亥的兄弟,另外還有十餘位秦國的公主。最慘的就是這十餘位公主,她們是被趙高下令活活碾死的。

除此之外,對於其他秦王室成員,趙高同樣沒有放過,不少人都被囚禁於內宮之中,其中有些人因為懼怕遭到趙高的加害,不得不提出主動為秦始皇殉葬,來換一個速死。

要知道,這些人之中,有很多都是秦始皇的血脈,作為秦始皇的臣子,理應是“食君祿,分君憂”,更何況,李斯能夠身居高位,也是得益於秦始皇的認可和賞識。

所以,李斯當時即便不能救下所有人,但至少也能庇護幾個人,哪怕是一個也算數。

但可惜的是,李斯面對秦王室成員慘遭加害之際,同樣還是保持沉默,任憑秦始皇的血脈一個接一個地死在趙高手裡。

蒙氏兄弟和秦王室成員的死,並沒有讓李斯做出任何反應,那麼,他的同僚在遭到趙高的排擠與陷害時,李斯有沒有什麼舉動呢?

答案是沒有,一如既往地沉默不語,彷彿眼前的一切和他沒有任何關係。

李斯究竟為何如此沉默,我們不得而知,可能是因為他也懼怕趙高,因此才會抱著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這樣做換來的結果,是讓所有人對他寒了心。

既然我們的死活與你沒有關係,那麼你的死活,同樣也和我們沒有瓜葛,你被腰斬,你被處以極刑,我們就當什麼都沒看見。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李斯親手種下的惡果,自然也要親口品嚐。

而說到惡果,其實不僅僅是李斯在趙高大肆殘害忠良時無動於衷,還有在很早之前,李斯就幹過得罪人的事。

前文提到,李斯曾經給秦始皇上了一份著名的《諫逐客書》,其內容主要是勸諫秦始皇不要驅逐他國計程車子,讓他們能夠繼續留在秦國效力。

可以說,《諫逐客書》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像李斯這樣的“外來人口”。

正是有了這份勸諫,秦始皇才收回了逐客令,並且廣納天下有才之士,為秦國的強大奠定了一定基礎。

而李斯也因此留了下來,並在秦國得以飛黃騰達,最終位極人臣。

但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當初秦始皇為何會下逐客令?據史料記載,是因為當時呂不韋案發,還有鄭國假借修渠來刺探秦國情報一事暴露,才讓秦始皇下了這個逐客令。

而當時極力主張驅逐非秦國人的,則是秦國的老牌貴族勢力。

之所以他們會極力主張,是因為他們擔心別國計程車子大量湧入秦國後,會削弱他們的地位和權力,說白了,他們就是不想與外人分蛋糕。

本身這個策略幾乎已經成功了,結果,卻被李斯的一篇文章給徹底破壞了。

李斯的行為,相當於釜底抽薪式地損害了秦國老牌貴族的利益,這就讓那些貴族們十分不樂意,因此,也就對李斯忌恨起來。

只不過,由於李斯的逐漸被器重,這些老牌貴族找不到機會對其打擊報復。

但眼看李斯被趙高陷害,且被胡亥下令處以極刑,就讓老牌貴族狠狠地出了一口“惡氣”,他們幸災樂禍還來不及,怎麼再會去給李斯求情呢?

只有李斯死,並且死得慘,這些人才會覺得開心。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為何無一個人為他求情?諫逐客書太過得罪人

所以說,李斯被處死時,沒人求情也是他自己“爭取”來的結果,本身他就十分齷齪地參與到了皇權爭奪中,並且又把所有人幾乎都得罪光,要是有人為他求情,那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