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說到文物,或許不少朋友會想到先秦青銅器、金銀玉器等,這些在古代帝王看,不過是日常器物;歷代帝王真正視若珍寶的只有一樣,即所謂的“傳國玉璽”(這裡指的可不光是秦始皇那枚)。從某種角度看,“玉璽”是一代王朝的象徵,也是帝王是否“正統”的標誌;帝王視若珍寶,今天更是國寶文物,但“璽”可不光有玉質、還有金、銅質,甚至還有“木璽”。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別瞎扯了,古代帝王哪個不是富甲天下,代表身份的東西,怎麼可能用木頭製成?”這就引出了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王朝——太平天國(也有朋友認為不應稱之“王朝”,只是清代的“動亂”時期),不管怎麼說,這段歷史反而在五千年中顯得更加清晰;1982 年11 月18 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簡訊:“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旨準’木印璽,在南京文物普查中發現。”雖說新聞簡明扼要,但訊息卻引起了考古、史學和新聞界的轟動。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說這話還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老輩人一看“50年代”或許能聯想到更多,此時中華兒女再次被捲入一場大運動;這裡單說南京的瞻園路173 號,這裡粉牆小瓦,通體木質結構,是座典型的清代院落,解放後被收為國有,並重新分配給貧苦大眾。這一年,教師“張大仁”一家搬進了這裡的第三進院落的東廂房居住。不管怎麼說,張大仁在瞻園路173 號憋屈了十多年,到了1974年夏天,終於決定對房子來一次大掃除;也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張大仁搬把椅子非要“打掃”天花板,也正是這一舉動讓他發現了國寶。古代房子都有天窗,下面多會有一個木鬥,張大仁住的房子也是如此;就在此時,張大仁發現木鬥並不是空的,裡面裝著一個木疙瘩,塵土足有半寸厚,不過拿起來一看,“疙瘩”上似乎還刻有字跡。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把“木疙瘩”拿下來,張大仁用水沖洗後再看,是一塊11。7 釐米長,2。4 釐米厚的印章,上面刻有五爪立龍,中間有雙鳳朝陽,下面是福山壽海,正中間刻著“旨準”兩字;張大仁是教師,一見“旨”這個字馬上聯想到了古代的皇帝,但當時運動還未結束,他也不敢讓這塊“木印”現世,於是隨手扔進了工具箱。一晃又是幾年,運動風暴逐漸平息,張大仁的教師職業再次受人尊重;1982年,南京開展了文物(古蹟)普查工作,當時人手不夠,上級決定從文教系統中抽調一名有“資歷”的教師協助開展工作,名額就落到了張大仁頭上。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就這樣,幾個月的工作讓張大仁對文物有了新的理解,並偶然間透露:自家有塊“木印”,或許跟古代某位皇帝有關;同事也挺納悶,理論上說,“旨”、“準”類的文字確實和皇帝有關,但“木頭印”又讓這些文物工作者感到不解,於是提議讓張大仁把東西拿給專家看看。說起這塊“木印”,其他人或許不知道,但研究太平天國的權威專家羅爾綱可不陌生,如果是真的,那可是件“國寶”;簡單地說,經專家聯合鑑定,最終確定張大仁的“木印”乃是太平天國領袖,“天王”洪秀全的御用之物——失傳百餘年的“刪書木璽”。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說到這或有朋友不理解了,什麼是“刪書木璽”?對此專家解釋說,自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洪秀全頒佈了各種新法令和制度,其中就包括文化出版的審查制度,併成立了“刪書局”;洪秀全對從古至今的幾乎所有重要文獻都進行了篡改,“刪書局”的任務就是重新審查、刪減和再出版。不僅如此,“新書”出版前要經過洪秀全的稽核,稽核後加蓋“木璽”才能批次印刷;直白點解釋,“木璽”代表的是洪秀全在文化界的權威,例如著名的《天條書》、《太平禮儀》、《天朝田畝制度》等均蓋有“刪書木璽”。

屋頂天窗發現個“木疙瘩”,十幾年後,專家:失傳百年的“國寶”

直到1864年,南京被清軍攻破,或有人將“木璽”藏進了天窗木鬥中,這一藏就是一百多年;如今,洪秀全的“玉璽”在國家博物館,同樣是國寶的“木璽”也理應被珍藏,張大仁深明大義,無償上交給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