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1905電影網專稿

以諜戰方式開啟三國曆史,由路陽執導,陳坤、白宇等主演的《風起隴西》成為近期的口碑劇集之一。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在“三國無間道”反轉迭起、引人入勝的同時,極具中國風和高階感的精良製作也讓觀眾大飽眼福。

就像劇中的經典臺詞“起風了”所說,《風起隴西》也在戲裡戲外掀起了一股“三國風”。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本期《幕後》,就讓我們跟隨美術指導韓忠,共同揭秘《風起隴西》的美學密碼:如何從中國畫“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審美觀出發,打造出“質樸雄渾”的三國美學。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尊重歷史”

打造與眾不同的“三國風”

作為業內首屈一指的美術指導,韓忠對“三國”題材並不陌生。此前,他還曾憑藉《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拿下白玉蘭獎最佳美術獎。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但這一次的《風起隴西》與以往不同:沒有氣勢恢宏的三大戰役等經典場面,聚焦歷史“縫隙”中的小人物故事,也就要求美術風格更具“實感”。

韓忠如此解讀:“這一次的美術追求是‘質樸雄渾’, 我們不希望美術特別的‘跳’,而是用整體的質感支撐劇情。細節要更加真實,從而讓觀眾相信演員的表演,迅速被代入到劇集的情境中”。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如何在細節處打造真實感,韓忠對美術組提出的一大要求就是,每一件道具都要有歷史支撐,“典型的與歷史違背的東西,我們是堅決不會用的。”

比如,令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木鵲”,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魯班用竹木做成木鵲,可以連飛三天而不落地)。

從史料出發,美術道具組將其改造成了能載人的飛行器,這也體現了《風起隴西》在尊重歷史與藝術加工之間的平衡。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不僅是木鵲,劇集中的種種兵器也極具質感。韓忠透露,道具組共計打造了三四百件兵器,很多都是由出土的古代器物加工而成,帶著上千年的歷史痕跡。

“前一段時間,浙江和福建地區出土了一批一千多年前的兵器,有些沒有能夠達到文物的標準,我們就把它們拍過來,用酸洗掉,用古法重新加工,可以達到特寫級別的拍攝”韓忠說。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這些帶著歷史痕跡的真兵器,也許不夠光鮮亮眼,卻能給予演員和觀眾不可替代的真實質感,“當演員拿起這些兵器時,他就會感受到這份‘真實’,相信他所做的動作和所說的臺詞,進而傳遞給觀眾的亦是如此。”

談到尊重歷史與影視創作之間的關係,韓忠這樣總結:“我們不是做紀錄片,而是在歷史感的基礎上,圍繞影視劇的核心內容建構一個獨特的世界觀,讓故事在這個環境中上演。”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化繁為簡”

詮釋獨具力量的中國美

三國時期,戰亂頻仍,民風質樸,韓忠也由此出發,將中國畫的審美觀——“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內化進《風起隴西》的美術風格中。

“疏可走馬”即在整體上化繁為簡,於大處做“減法”;“密不透風”則是於細節處精緻打磨,讓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什麼時候緊,什麼時候松都很考究,道具能用一件就不用兩件,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難。”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在疏密有致的同時,《風起隴西》講述的是亂世中的小人物故事,因此道具和陳設還追求一種貼近生活的“煙火氣”。

飾演荀詡的白宇就曾大讚自己在劇中的住宅:“不是特別華麗的感覺,又讓你感覺到質感非常好。”

這份質感正來源於美術團隊的悉心打造,僅荀詡的住宅,就耗費了25個工作日,從地面、門窗到柱子、器物,不斷地打磨“盤”出包漿。如是這般,才能營造出長期居住後的“煙火氣”與“人味”。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在建築和場景設計中,韓忠還注重“因地制宜”,根據蜀國、魏國不同的自然環境和人文風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

蜀國在自然方面,高山林立,建築錯落險峻,氣候溼潤,植被茂盛;人文上,蜀國自稱漢朝“正朔”,自然遵循漢代的建築風格。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魏國則位於中原地區,氣候乾燥,多用瓦片,建築風格也更加灑脫開闊。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據介紹,《風起隴西》主要在象山影視城拍攝,司聞曹、五仙道、紫煙閣等重要場景都是在棚內實景搭建,七八十個美術師花了一百多天才完成。

其中,蜀國情報機構司聞曹佔地五六千平米,是幾個場景中最大的,設計更是暗藏乾坤。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最裡面的房子是典型的西漢建築,越往外走就逐漸融合了東漢、三國、魏晉的風格,體現出歷史的延展性,濃縮了兩百年建築風格的變化”韓忠解讀道。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風起隴西》裡的很多室內場景光線相對較暗,充斥著肅穆厚重的氛圍,這也是從歷史出發,儘量還原自然光線的結果。

“古代為了保溫,窗戶沒有那麼大,室內的光線也是比較暗的。我們雖然無法做到完全的還原,但希望儘量趨近歷史的真實。”

專訪美術指導韓忠:三國的美,被他“盤”出來了

從業多年,韓忠參與過多部重量級歷史題材作品的創作,也醉心於詮釋出不同時代的中華文化之美,《風起隴西》的創作在美術上同樣是一次全新的突破和嘗試。

“魏晉之前崇尚的美學是深沉厚重、威儀雄渾的,這與我們所熟知的唐宋和明清時期的風格不同。透過《風起隴西》,我們正希望向觀眾展現中國文化早期,充滿力量、雄渾厚重的一面,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