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書|減碳面臨哪些戰略路徑選擇?讀劉世錦《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增長》

未來,屬於終身學習者

讀書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種投資方式,哪怕只是每天堅持閱讀幾頁,長期下來也會得到不小的收穫與回報。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與基金投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相信長期的力量。基於此,金融界基金聯合中植基金推出讀書類欄目“悅讀”,誠邀國內外學界、投資圈有影響力的大咖們分享好書,交流讀書心得。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目標,將對經濟社會轉型起到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引領作用。本期分享由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研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

編撰的

《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增長》

,作為“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長期研究專案第十輯,本書圍繞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思路、主要路徑、重點領域、政策體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比較了衰退型減碳、增效型減碳和創新型減碳三種戰略的基礎上,強調創新型減碳戰略的優勢,並提出了將該戰略付諸實施所需要的一系列旨在促進創新的進取型政策措施。

在《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增長》這本書中提到,把雙碳壓力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確實是一個很有吸引力、感召力的目標,但這個目標的實現並不容易。現實中,我們可以觀察到

三種

不同的減碳型別。

第一種是衰退型減碳

,就是透過減少生產來減少碳排放。這是所有減碳型別中最簡單、最不費氣力的。由於生產活動不能停止,這種型別通常並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會被認為不可思議,但是在某些特定情景下還是會出現,比如前一段時間有的地方為了完成短期節能減碳目標,一度出現拉閘限電、停工停產等現象。

第二種是增效型減碳

,就是透過提高碳生產率,用同樣多的碳排放實現更多的產出,或者以同樣的產出帶來較少的碳排放。我們經常講的節能減排、節約優先等,大體上相當於這種型別的減碳。

第三種是創新型減碳

,是指透過創新形成新的技術、工藝、方法等,在達到相同產出的情況下,實現低碳、零碳甚至負碳排放,如用風、光、水、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如果用這類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就可以在實現相同產出的前提下減少或抵消碳排放。

在以上三種減碳型別中,前兩類大體上在已有的技術和產業體系中做文章。與衰退型減碳相比,增效型減碳體現了積極導向,特別是在技術落後、管理粗放的情況下,提升能源和碳生產率有較大空間。事實上,近些年來中國在節能減排增效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績。但增效型減碳的侷限性也很明顯,首先是隨著技術和管理進步,碳生產率的提升會出現遞減,持續提高的空間會收縮。其次更重要的是,這些變化主要侷限於已有的技術和產業框架內,即便有技術創新,也屬於所謂的改進型創新,而不是顛覆型創新。碳生產率可以達到很高水平,但所用資源仍然是高碳的,如燃煤電廠節能減排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用煤發電這一點並沒有改變。

另外,書中還討論瞭如何用經濟學的方法理解節能優先。

節能優先,更廣泛一點可以說節約優先,作為社會公德值得倡導。

經濟學從本質上說也是關於節約的一門學科,但經濟學理解的節約是全域性性的,著眼於全社會的資源最優配置。節能在一般意義上可以理解為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降低成本,與原材料、運輸、倉儲、人工等環節降低成本含義相同,與此同時,還要考慮產出,尋求單位產出成本之比最低。節能是否優先,取決於這種全域性性的比較評估,而這種評估通常是經由市場機制實現的。如果一直要把節能擺在第一位,特別是把控制能耗的指標作為間接控制碳排放的指標,那就難以避免資源配置的扭曲和錯配,並會給正常經濟執行帶來負面擾動,這也是政策層面上提出由能耗“雙控”儘快轉向碳排放“雙控”的原因所在。

而創新型減碳則是跳出已有的技術和產業圈子,開闢新的賽道,採用新的技術、工藝、方法等。由於這種變化,創新型減碳具備了前兩種減碳型別所沒有的特點。

第一,

創新型減碳可以實現對傳統高碳技術或產業的長期替代。所謂的綠色轉型,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轉換技術,用低碳、零碳或負碳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

第二,

創新型減碳的空間究竟有多大,是無法事先設定的。創新的內在動力和不確定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限定它的擴充套件邊界。不難設想,如果可控核聚變能夠成功並商業化,人類將在多大程度上改寫可再生能源的版圖。

第三,

這種創新可以大大降低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綠色產品在初期往往價格偏高,存在所謂的“綠色溢價”。隨著創新競爭的加劇,價格下降,不少產品的綠色溢價已經為負。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光伏發電。十年前如果說光伏發電與燃煤發電競爭,會被認為不可思議,但過去的十年間,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80%~90%,已經低於燃煤發電成本,並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潛力。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挑戰來自成本衝擊,創新帶來的成本下降,可以極大地增強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能力。

第四,

創新最初源於減碳動機,一旦形成產品後,往往產生更多的附加效用或福利,創造更多的消費者剩餘。以新能源汽車來說,其2022年第一季度銷量已經接近全部汽車銷量的20%,超過人們的預期。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不能說不關注碳減排,但大部分消費者直接感受到的是使用成本低,電子裝置應用得手,舒適程度高,操控感覺與以往大不相同,以及自動駕駛能力逐步提升。除了電動化之外,更有智慧化、共享化等。簡單地說,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大部分優點可能是在減碳之外,這意味著創新為社會提供了超出預期的福利。

第五,

創新型減碳觸發和加速了能源等高碳行業的數字化程序。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另一種經濟形態,整個經濟社會正經歷向數字經濟形態的轉型。即使沒有雙碳壓力,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高碳領域也會進入數字化轉型,但過程可能相對緩慢。創新型減碳觸發和加速了這些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有可能推動這些領域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領先者。

總之,創新型減碳提供了與另外兩種減碳型別很不相同的可能性,有機會啟動和引領遠超減碳預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如果要做個區分的話,衰退型減碳和增效型減碳主要體現的是一種防禦型戰略,而創新型減碳則是一種進取型戰略。應該承認,在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們對進取型戰略已有認識和展望,但想法和做法基本上還停留在防禦型戰略。挑戰在於如何儘快轉向進取型戰略。(本文為《雙碳目標下的綠色增長》導言節選,中信 出 版集團 2022年10月出版)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