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在很多長輩的眼中,依然有著“多子多福”的思維,不管家庭條件如何,似乎只要看到“人丁興旺”,就有種成就感。

但是養多個子女,真是他們口中那麼“偉大”嗎?尤其在既有兒、又有女的家庭,或許並非這麼單純。

說到底,有些女生的存在好像就是為了幫家長供養弟弟。關鍵是她們自己甚至心甘情願。

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安徽有位女士,因為將“扶弟”發揮到極致,引發不少熱議。

站在她父母的角度,這可真是一位“滿分”的女兒。

可是換成別人的視角,屬實“奇葩”。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她的能力其實很不錯。原生家庭沒有給學生時代的她提供多少幫助,別說上大學,連高中、技校的門她也沒摸過。

從小家裡經濟條件就非常差,有時要跟親戚借大米。

懂事的她初中畢業後就去工廠,又到外地的燒餅店學會了手藝,後來就靠這門“技術”擺攤賺錢。後期覺得利潤少,他又專門學習了牛肉粉絲。

可見,這確實是一位很務實、很勤奮的女生。可即使這樣,

她的丈夫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婚,

原因是她在孃家付出了太多,根本不考慮小家庭。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原來,她所賺的錢大多都留給了家中的弟弟攢錢買房。

而且,她的家長本身患有重病,

沒有多少勞動能力,還經常需要她花時間輾轉於各個醫院去看病。

在家長眼中,弟弟到了該成家的年紀卻談不成物件,非常著急。

於是,女子決定拿攢下的錢給他買房。目前,她們已經看好一處價值50萬的房子。

可另一邊,自己的兒子她卻不管不問。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將她培養成這樣

這樣的舉動讓很多人難以置信。懂得感激父母和幫襯家人倒沒什麼,可凡事都要有個限度。很多家長認為這位母親不稱職,自己已經成立了新的家庭,應該把重心放在這方面。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而在她的眼裡,似乎自己的職責還只限於原生家庭。

事實上,大家的評價一點兒不假。這位女子出面迴應,她很坦然地表示並不介意被當成“扶弟魔”。

她說得很直接,“家人過得好,我才能更好”。

很顯然,透過這樣的表述,明眼人都能體會到,

她依然認為自己跟弟弟是一家人,而完全沒有考慮丈夫和兒子。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或許她自己不覺得辛苦,但最終苦的是家裡的學生。

現在培養一名學生多麼不容易,不僅需要比較好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

家長的輔導和日常的關心也必不可少。

但是透過這位女家長的情況,

估計她很難做到這兩方面。

收入全都用來留給弟弟買房,而學生上學、培養興趣,參與家庭輔導只能靠父親一方。

很多人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讓她如此心甘情願貢獻自己?換成很多人,或許早就開始反抗這種不公正的對待。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筆者認為,這或許跟其父母從小的培養理念有很直接的關係。總是強調姐姐要幫襯弟弟,承擔家庭責任,潛移默化之中,她早已失去了自我。

為何有些家長,專門將女兒培養成自願“扶弟”的性格

這種情況或許在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反而被當作“成功的典範”。

這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為什麼在這些家長眼中,女兒的幸福和前途並不重要。

甚至無論她們多麼辛苦、多麼懂事,也被視為理所應當。筆者出生於東北的城市周圍,這種情況並不是很嚴重,直到畢業多年看到更多現象,才發現原來這類家長並不少。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難道他們就不心疼女兒嗎?答案有點扎心。

這類家長專門將女兒培養成一種自願扶弟的性格,說到底只是出於一種自私。

供養後代本來是自己的責任,但他們將這個重擔交給了另外的子女,僅僅是因為性別的差異。

至於是否公平,他們卻很少考慮。

“我不介意當扶弟魔”,女子離婚、不管兒子,攢錢只顧給弟弟買房

在一些地區,

透過嫁女兒幫兒子積累彩禮的方法也很常見。

比這更無奈的是,很多女生已經在這種家庭教育方式下形成了這種不合理的價值觀。

她們不僅沒有反抗的意識,甚至還會教自己的女兒重複著這種模式。

所以,女生多接受教育,多走出去長見識,與更有智慧的人交流,這才有機會改變思維。

話題:你如何評價這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