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 20.3 億年”?別再“傳謠”了!

“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為 20。3 億年”,這兩天,一條新聞又刷屏了。新聞裡說,中國科學家分析研究了由“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樣品,並且最終精確測定出了月球的年齡:20。3 億年。

“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 20.3 億年”?別再“傳謠”了!

瀏覽器搜尋“月球年齡”“20。3 億年”,出現的各種關於月球年齡的新聞

咱們國家的探月工程,不斷地在獲得新突破,產生新成果。這當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不過,如果你對“月球起源”這個話題有一點深入的瞭解的話,看到這條新聞大概就會“眉頭一皺”:這個“20。3 億年”咋跟我之前知道的不一樣呢?

確實,報道中的研究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們也確實獲得了“20。3 億年”這個研究結論。不過,很多人在描述這個結論的時候,出現了偏差,最後導致了一個錯誤的說法。

01

月壤年齡、月球年齡

不是一回事

新聞報道中說的,其實是近日舉行的,第一屆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研討會。在會上,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院士表示,團隊對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品進行了精確測量,其年齡為 20。3 億年。

看到這裡,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李獻華院士說的是,他們

精確測量的那份月壤樣品,年齡為“ 20.3 億年”

——他可沒說“月球年齡”是20。3 億年哦。

不過,月壤年齡不能代表月球年齡嗎?其實還真不是一回事。

本次研究精確測量的是月壤中的

月球玄武岩

。其實從更加嚴格的角度來說,這些月球玄武岩應該被稱為

“月岩”

,只不過由於本次採集的“月岩”樣本

直徑小於等於 1 釐米,所以也被俗稱為“月壤”

月球玄武岩是月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漿經火山噴發至月球表面冷卻結晶形成的岩石,並不能代表月球的真實年齡。想象一下,如果我們今天(2023 年 1 月)去測量 2022 年 1 月湯加火山爆發噴出後冷卻的岩漿的年齡,那是不是說明地球的年齡其實也就只有一歲呢?答案肯定是不對的,所以

“20.3 億年”並不是月球的真實年齡

02

月球到底多大了?

要想知道月球的年齡,首先要知道月球是從哪兒來的。

關於月球的形成,目前佔主流的理論是“大碰撞假說”。我們的地球是在大約 46 億-45 億年前形成的,而在形成後不久,地球就受到了一個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天體的撞擊,這次撞擊產生了很多碎塊,而後這些碎塊在地球邊上由於引力慢慢地組合起來,形成了月球。所以,

一般認為月球的真實年齡其實和地球差不多,也是 45 億年左右

03

“20.3 億年”到底指什麼?

那麼本次報道的“20。3億年”,和月球的年齡到底有沒有聯絡呢?還真有。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其質量只有地球的 1%,作為如此小的天體來說,月球理論上應該快速冷卻而早早地停止火山活動,成為一顆死亡星球。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號六次載人登月任務曾採集了一些月球玄武岩,透過對這批月壤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形成於距今 38 億-30 億年前,所以此前科學界認為月球最年輕的火山活動是在大約 30 億年前,按照這個研究來看,月球約在 30 億年前就“死”了。

“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 20.3 億年”?別再“傳謠”了!

阿波羅 17 號採集回來的月壤樣本,圖片來源:Wikipedia,拍攝者:Wknight94

而這一結論在目前看來,僅僅是因為沒有更多的月球樣本進行研究。2020 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嫦娥五號發射到月球並採集了一些月壤樣本後,關於月球死亡年齡的說法開始有了變化。在對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月球的火山活動其實一直持續到了 20。3億年前,也就是說月球至少在 20。3 億年前還活著,並不是之前認為的 30 億年前就死了。

所以,本次的“20。3億年”,並不是月球誕生至今的年齡,而

是迄今發現的月球最年輕的火山活動時間

“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 20.3 億年”?別再“傳謠”了!

嫦娥五號玄武岩與阿波羅玄武岩形成示意圖,圖片來源:中國科學報

那麼未來會不會發現更“年輕”的月壤呢?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陳意研究員表示,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月球究竟是什麼時候真正死亡的,到現在還是個謎”。

陳意還表示,“目前,我們僅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在 20 億年前還有火山活動,那時候它還是活的。但如果將來有更多的樣品,就可以建立一個更加完整的、高精度的月球冷卻量化曲線,推測出它的地質生命活動軌跡。”

“中國科學家測定月球年齡 20.3 億年”?別再“傳謠”了!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儲存的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圖片來源:Wikipedia,拍攝者:Hui Ren

本次的月壤年齡精確測定,雖然更新了科學界對月球死亡年齡的認知,但隨之而來的又是一些新的未解之謎:月球為何沒有早早的停止火山活動,變成一顆死亡星球?月球岩漿洋晚期結晶產物為什麼具有更多的鈣和鈦?十幾億年的冷卻,月球內部溫度為何僅僅降低了約 80 攝氏度?一個問題的解決又帶來了更多新的問題,這或許就是人類能不斷前進的動力和科學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Taoryl

稽核:劉茜 北京天文館研究員

稽核:左維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