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沒有職業規劃的跳槽,就是作死”

每當進入招聘旺季,人才市場又將陷入“躁動”,糾結、迷茫、篤定、恐懼……各種心情、各種情緒因為跳槽這件事而閃現。想跳槽,然而不知跳向哪裡;想離職,卻被未知的未來嚇退腳步。為什麼會有這些糾結、迷茫、恐懼,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沒有職業規劃!或者說,你制定的職業規劃,沒有可操作性。

錦囊精選了前程無憂網友大兵銳克關於職業發展的觀點,希望給到大家一些啟發。

“恕我直言,沒有職業規劃的跳槽,就是作死”

1。職業朦朧期:大學1年級—4年級(19-23歲)

相信大多數大學生對於職業和工作,都有幻想,有的嚮往穿著時尚的辦公室工作,有的嚮往專業的工程師工作,有的嚮往忙碌奔波的銷售工作,有的嚮往安逸平穩的公務員工作。但是,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人對於職業和工作都只停留在想象中,因此,沒有針對性的學習,也沒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當畢業找工作時,幾乎是茫然無知,因此大多數人的第一份工作是比較失敗的。這種狀態,建議同學首先要選擇平臺,一張白紙扔到大公司,那麼意味著這張白紙將會被工整的寫滿字,如果扔到垃圾堆,那麼就意味著職業生涯就凌亂不堪了。

2。職業體驗期:畢業後前2年(23-25歲)

剛畢業的初期是興奮,終於脫離了校園的束縛,嘗試新鮮的職場生活,大多數人是激情澎湃的。但是,在經歷了3~6個月的試用期,職場生活開始變得枯燥,因為很多人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選擇時,就是盲目的,哪怕你進了一家500強跨國大公司,薪水誘人,同樣有這種反應。因此,很多人開始迷茫,對自己當初選擇的後悔,對未來的茫然,對自身能力的懷疑,如此的情緒越積越多,因此在畢業後2年左右,絕大多數人都有過跳槽的衝動。這是正常現象,從無到有,隨著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這樣的反應是正常的,尤其對那些學生時代學習優秀的同學,大可不必懷疑自己的能力。

“恕我直言,沒有職業規劃的跳槽,就是作死”

3。職業探索期:迷茫清醒後的3~5年(25-30歲)

在經歷了2年的迷茫,反思,重新定位後,大多數同學能給自己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喜歡思考,善於發現的同學,大約2~3年的職位探索,就能給自己制定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有些慢條斯理的人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去嘗試不同的崗位。

探索期是痛苦的,也是艱難的,有的人只需要嘗試1~2個職位就能發展自己的特長和職業興奮點,有的人可能需要嘗試3~5個職位才能隱約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麼。

職位探索期,建議不要頻繁的換工作,儘量保持一個原則:換崗不換行,換行不換崗。但是,換崗不換行更有利於職業的連續性,隔行如隔山,在同一個行業積累的越久價值越大,對行業的瞭解也越深入。同一家公司最少也得呆滿1~2年,這樣在跳槽時就很少受到“忠誠度”的挑戰。

23~30歲這段職業時間,大都屬於是中低層職位,對於求職者而言,靠的是技能,對待遇看得更重一些。

4。職業成長期:目標明確後的5~8年(30-38歲)

尤其對於男性,30歲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所謂三十而立,此時如果不能立,就很難再有立的機會。30歲的男人,基本已經成家,要養房,養車,養孩子,家庭經濟壓力很大,不再允許去嘗試,嘗試只能在基層,待遇是很低的。對於那些30歲之前已經明確了自己職業目標的人,30-35歲這5年是一個快速成長期,需要在一個穩定的平臺穩定的公司,持續積累5~8年的時間,積累豐富的行業知識、崗位知識、管理技能和人脈資源,從而為更高的職位做鋪墊。30~35歲之間至少要做到主管,如果只想在工程師和科員的位置上養老的人另當別論。

30-38歲之間(為什麼不到40歲呢,這是個坎兒)靠的是管理能力來求職,這個年齡段的收入大都能維持正常的家庭開支,大多數人看中的是職位。

5。職業定型期:40歲以後

我覺得40歲前後比較微妙,如果38歲左右沒有達到一定的職位,39歲可以再搏一次,如果過了40歲還是普通的主管職位,這個人基本就沒啥發展前途了。對於有能力的人,40歲以後,自己的職位、行業和能力已經定型,接下來靠的是經驗的人脈來做事。技能活兒要畢業生的年輕人來做,管理活兒要那些30多數年輕力壯的職業經理人來做,而公司的發展,投資等大方向需要這些高管們來考慮,這些就不僅僅靠技能和管理,人脈和經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