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最近,身邊有多少人連夜奮戰,只為一個小遊戲。號稱“通關率不到0。1%”的堆疊式消除遊戲“羊了個羊”火遍全網,讓玩家們“痛並玩著”。適當玩些休閒遊戲,可以發洩身心壓力,但《羊了個羊》在難度設定和遊戲設定方面的確存在一些成癮機制。心理專家告訴記者,其實很多遊戲都會讓人產生上癮,陷入“多巴胺陷阱”。(中新社)
幾乎所有人都公認,“羊了個羊”不同關卡間難度曲線設定得極其反常,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其沒有采用遊戲設計慣用的“漸進式”加難度策略,而是筆直地直接把難度推到最高。從第二關開始,就是真正的考驗,也是邁不過的天塹。很多人遭遇“當頭一擊”,頗有些暈頭轉向的意味。
很顯然,這款遊戲刻意計算好的“反常性”,帶來了巨大的話題性。第一波玩家被這種不按套路出牌的玩法,完全整懵圈。其驚訝、吐槽、自我懷疑、“問天問地”的諸般情緒與發聲,透過微信群、朋友圈迅速流傳擴散,繼而又吸引了第二波、第三波網友慕名而來、上手一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像一場前赴後繼的車輪戰。大家一個接著一個向著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遊戲“第二關”發力攻頂。只是,折戟沉沙、鎩羽而歸者畢竟是絕大多數。
“不足0。1%的通關率”,象徵了終極榮譽。很多人對之著迷不已,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那該死的自負感與好勝心。想成為贏家,想成為王者,為自己的智商正名,成為親朋好友圈子裡被豔羨的物件,這份幼稚勝負欲,也許是成年人群體最後所剩無幾的“童真”。當我們玩羊了個羊,那欲罷不能的成癮性,簡直與孩子們玩奧特曼卡牌時的出神忘我狀態一樣一樣的。
在極致重視使用者體驗、千方百計討好使用者的手機遊戲中,百般刁難、難到離譜的“玩羊了個羊”,是特立獨行的一個。這種略顯冒險的“反傳統”路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玩家被虐千萬遍,卻依舊“初心不改”屢敗屢戰,這並不僅僅是多巴胺支配的刺激感,同樣有著更深層次的驅動因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渙散與情緒的緊張已是常態,在此前提下,一款讓人全身心投入的遊戲以及它所帶來的強烈、連續而無害的“挫敗感”,構成了精神與心理層面的某種調適。
玩羊了個羊會上頭,成癮性是客觀存在的,但幾乎所有的爆款小遊戲都是速朽的。趕個時髦、湊個熱鬧,終究只是片刻的任性。我們終將走出這份精心安排的“挫折”,只是不知到時,到底是會暗自慶幸還是會悵然若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