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

在2021中國品牌日的第二天,我們在新聞晨報·周到直播間邀請到了上海新徐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華、被稱為“工業超市”的數字化工業用品服務平臺震坤行副總裁王亞龍,以及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教授,繼續與大家分享產業故事,聚焦產業鏈的更新。

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

產業鏈的前端與後端

說到“產業鏈”,這個概念很好理解,但是不同行業的產業鏈內部其實相當複雜,對於“前端”與“後端”的定義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有人說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是前端,從事幕後生產和運營的是後端,就像今天我們說的前端使用者和後端產業;也有人說,研發和生產是前端,具體的應用是後端,這就是一個先後順序的概念。

這在勞幗齡教授看來其實是一個環,

“我們說研發在前,消費在後,但是這個鏈條最終還是要轉回來的,生產的機器最終還是需要來自市場消費的‘潤滑’,你說誰先誰後呢?”

當前後端成為一個不分前後的環狀,兩者之間的打通就顯得尤為重要。上海新徐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華舉了一個例子,作為旗下如今煥然一新的老字號品牌,喬家柵擁有自己的工廠、倉庫、銷售、整個品牌從前端到後端整條線已經被打通,而且全部屬於品牌自有。雖然只是邁出去的一小步,但優勢已經顯現,對於整個集團而言,喬家柵模式無疑成了一個很好的樣本。

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

震坤行副總裁王亞龍指出,如今已經很難出現一家企業獨立壯大的情況了,也因此,打通的價值更加顯而易見。

首先,整個流程會變得透明化,效率大大提升。在王亞龍接觸過的很多大型企業沿用的傳統方式多是比價入庫式管理,全靠單點的計算機儲存,一旦將其搬到線上,將會是整個鏈條的革新,企業管理會更加高效透明。同時,對於供應方來說,他會知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的使用者反饋,一目瞭然,不需要再去找第三方做調研。

由此可見,前後端的打通,無論是對於企業內部,還是對於上下游的聯動都能做到更省時高效,而效率提高也就意味著成本下降。

打通產業鏈的寶貴經驗

在打通產業鏈前後端方面無論是新徐匯還是震坤行,都有著豐富的寶貴經驗。

新徐匯旗下有多家百年老字號,像我們熟知的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是歷經百年的傳統零售連鎖商店,當大家耳熟能詳的耀生牌火腿、二食肆糕點琳琅滿目地擺在展櫃中,可能很少有人會問,它們究竟是從哪兒來?背後究竟是一條什麼樣的產業鏈條?

其實新徐匯集團旗下的業務不只是傳統老字號的零售,還有很多不同行業的經營領域,包括民生服務板塊和資產運營板塊都有涉及。

“說到食品產業它並不複雜,我們第二食品商店在淮海中路,近陝西北路有一家旗艦店,我們已經在進行從後端到前端的嘗試。”雖然目前來說僅僅是剛邁出了數字化新零售的第一步,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未來這條路還很長。對於新徐匯集團而言,還有著更宏大的戰略部署,那就是——

給大家提供一站式的生活場景體檢,從幼兒到養老,一整個生命週期的服務,周邊既有菜市場、食品商店,又有古玩城黃金珠寶,所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和品牌都有提供,總體的方向是打造數字化引領的產業叢集。

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

對於業務初衷就是幫助企業重塑工業品採購產業鏈流程的震坤行,這方面的案例自然也不少。“只要我們每個人走到工業園區,無論大型的國企和外企背後都有震坤行的影子。”王亞龍說,“因為只要是企業,都會用到間接性的輔料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又多又雜,很難做計劃,一般都是依照採購人員的經驗,成本高效率低。我們在其中做的就是透過大資料對場景進行資料匹配。少部分匹配不到的,會給出推薦,如果你要的我們沒有,我們透過2至3個月的開發,把物料進行數字標準化,這樣一來你不管在哪裡買,只要把程式碼輸入就可以了。”

在談及數字化的產品描述和清單匹配上,王亞龍信心十足。震坤行自身也有一套清晰的產業鏈,作為中國數字化轉型先鋒,震坤行工業超市擁有28條優勢產線,超過400萬SKU,王亞龍指出這個數字還在每日增長中。

“我們現在供應鏈的兩端對接的都是數以萬計的上下游體量,對於線上產品的開發維護、大量的資料標準化、對品類標準化的描述,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挑戰。”

企業採購與個人買東西不同,集體決策有一套流程,當採購流程與供應鏈流程兩套體系打通之後,足可以透過技術化驅動讓上游賣得更高效,下游買得更透明。過程中就節省了很多溝通成本,真正達到“降本增效”。

透過現場嘉賓的分享,讓我們對新徐匯和震坤行的產業鏈有了一個更形象的認識,正如勞幗齡教授總結的那樣,

“新徐匯是一站式的生活服務商,而震坤行是一站式供應鏈服務商。”

產業鏈的迭代與更新

在完成產業鏈架構的基礎上,不光是要讓產業鏈流暢流通,而是要實現更加有效率、更加經濟實惠的運轉,這也就意味著前後端需要更加科學的匹配。

在鄭華的觀察視角中,網際網路浪潮的大語境下,在沒有對自身充分認知與分析的情況下,傳統行業紛紛湧向線上是比較盲目的。比如,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生鮮超市的普及已經可以讓傳統菜市場退出歷史舞臺了,但事實恰恰並非如此。

“菜場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現在烏中菜場設定了集中收銀,我們透過訂單的資料分析來掌握精準的客戶畫像,然後再反饋到商鋪。其次,有些菜場我們和線上平臺合作,消費者在線上商店可以看到全部菜品的規格與價格,有更多選擇,下單後直接從菜場發貨,以最快的速度送貨上門。”

有了這樣的嘗試,更讓鄭華覺得,

我們所說的改變不一定就是顛覆性的變化,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透過科技手段做出迭代和更新,讓消費來得更精準。

未來,菜場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生活服務中心,將高頻消費和低頻消費結合起來。

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

未來會是什麼樣,關鍵點在於人的思維。過往的經驗告訴王亞龍數字化轉型的事情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是企業的決策者能夠充分理解什麼叫數字化,什麼叫前後端打通。

“這是一個模式的變革,決策者的思維是不是真的擁抱透明化很重要,其次,如今懂網際網路的不懂產業,懂產業的沒有網際網路基礎,所以我們對於工業產業化的人才需求很大。”

在王亞龍看來,產品數字化、數字標準化、把企業的軟體,面向社會工具化,這樣的社會價值才能達到最高。

所以,

不是光套上“數字化”這三個字就能讓企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步登天,這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勞幗齡教授分析道:“我們不要動不動就想著顛覆,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得尊重傳統,在這個基礎上合理調整嘗試,因為百姓的需求不可能被標準化的東西一網打盡。”

產業鏈更新,從前端使用者到後端產業|2021中國品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