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牛吃嫩草”,後半句更加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在上千年的生活傳承中,人們總結出了許多的俗語,只不過到了現代社會,由於發展太快,很多俗語跟不上變化,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中了。不過也有一些俗語歷久彌新,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比較強的生命力,比如這句“老牛吃嫩草”,事實上,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更加經典,只不過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老牛吃嫩草”,後半句更加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牛吃嫩草

“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是比較清楚了,這句俗語其實是略帶貶義,常常用來諷刺一個男人歲數大了,還去娶一個歲數很小的嬌妻,兩人的歲數懸殊過大,所以人們常常以“老牛”指代這個老男人,用“嫩草”指代小嬌妻。在人類社會中,世人普遍認同的婚戀都是男女歲數相差不大,相差過於懸殊就不太正常了,所以才會專門用“老牛吃嫩草”這句話來指代這種不常見的現象。

上面說的是“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在現代社會的意思,不過實際上在這句俗語發明的最初,人家的本意壓根就不是這樣的,人家只是闡述了一種農村中的生活現象。

在古代農村,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養一兩頭牛,當然了,這些牛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幫忙犁地幹活的。有些時候,國家為了儘快解決糧食危機,增加糧食產量,甚至會主動給農民提供耕牛,幫助老百姓工作幹活,並禁止老百姓私自宰殺耕牛!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古裝電視劇中的吃牛肉情節了,古時候的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人還金貴,怎麼可能殺它吃肉?要知道一條耕牛乾的活可是能夠抵上幾個人了,所以說電視劇中那種“小二,給我切兩斤牛肉”的說法,完全就是瞎扯的,沒有一點生活常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後半句更加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事實上,不僅是在古代,就是在我們新中國建國初期,耕牛也是非常重要的。70、80後之前的朋友很可能體會過農村生活,在很多農村,地勢並不是非常平坦,機械化的農具根本不好用,相比較而言,耕牛的作用要大得多,所以大家最信任的幹活助手,其實還是耕牛。為了讓耕牛保持比較好的體能,能夠最大限度幫助人們幹活,所以人們需要喂耕牛許多新鮮的草料,而並非那種乾草。

在牛吃草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老牛往往喜歡吃那些更嫩的草料,於是人們便總結出了“老牛吃嫩草”的俗語,方便後人記憶,多割一點嫩草給老牛吃,保證老牛的體力。事實上,“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更加經典,只不過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老牛吃嫩草”,後半句更加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吃雞要趁早

“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的後半句是“吃雞要趁早”,顧名思義,後半句的俗語就是要早一點吃雞,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在古代農村家庭,不僅要養牛,還要養雞,而雞則分為兩種,一種是母雞,一種是公雞。母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下蛋、孵化小雞,所以在農村一般是不會宰殺下蛋母雞的,大多數情況下都要等到母雞再也下不蛋了,才會殺掉母雞。所以說“吃雞要趁早”這句俗語中的“雞”其實指的是公雞。

也有人說了,母雞有下蛋的任務,公雞也有授精的作用,為何要趁早把公雞宰殺呢?實際上,這是因為公雞還有另外一項莊嚴的使命,那就是被人類吃掉,補充人類的體力。一隻公雞可以讓許多母雞受精,所以公雞的數量本身就不需要控制在一個很大的規模。而且隨著年歲的變長,公雞作為雄性會越來越兇猛,造成許多麻煩,而公雞的肉質也會越來越老,口感不好,所以人們一般都會在中秋或者過年的時候就把公雞給宰殺了,開春之後再重新養小公雞。

俗語:“老牛吃嫩草”,後半句更加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事實上,“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這句俗語,本來就是人們對農村中存在的現象的總結,沒什麼特殊意義,只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後來的人們賦予了這些俗語更多的意思。比如“吃雞要趁早”這句俗語,到了現代就演變成了大家要趁早找尋到人生目標,堅持不懈去努力,鼓勵大家為美好生活而奮鬥。

結語

相比於“老牛吃嫩草”的現代意義,其實“老牛吃嫩草”的意思更加的具有教育意義。“老牛吃嫩草”是諷刺社會中一些不常見的現象,並沒有提出什麼建議措施,而後半句“吃雞要趁早”則具有教育意義,鼓勵大家趁早發現人生目標,趁早努力,莫要蹉跎時光,非常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