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像是孔子就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且教育弟子在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在先秦諸子百家的理論當中,也是多應用《詩經》當中的句子來增強自己的觀點。

正所謂“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讀書氣自華”,讀書造就了官員,這是肯定的,但是並非所有讀書人都能夠當官,即便當了官也難獨善其身,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感嘆貧寒的讀書人,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精神雖然好,但同樣過著貧苦的生活。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在古代,就連一個乞丐也能成詩作賦,在他被凍死之前寫下了一首“絕命詩”,論詩的意境,風骨,怕是連飽讀詩書計程車大夫看了都要羞愧,這個乞丐只是一個無名氏,沒有任何生平資料,只知道他死於嘉慶年間,一個拾糞老者在巷子當中發現了他的屍體。

這年頭凍死的乞丐頗多,老者也只是簡單安葬了他,在下葬之前,老者在他懷中發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老者也是讀過一點書的人,自然看出這首詩不簡單,不僅用了蘇軾的典故,更是有著杜甫的大愛無疆,還有著陶淵明“靖節”精神,老者更是感嘆此人的生平,大概是家世飄零,讀書無用武之地,才落得個凍死結局。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

詩中開篇寫“

身世渾如水上鷗

又攜竹杖過南州

”,講的是漂泊不定,這是採用的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雖然家世淒涼,但同樣狂傲,第二句“

一肩挑盡古今愁

”又跟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一樣願一人承受苦楚,來換取窮苦讀書人的幸福安康。

最後一句自然是畫龍點睛之筆,“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縱然身份低微,也不是跟“野狗”一樣人人呼來喝去的乞食者,正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乞丐所說的“黃狗”大概也是指權貴吧!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冠絕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讀書人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