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在三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非常著名的三大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夷陵之戰。當時為什麼劉備敢公然破壞孫劉聯盟,發動夷陵之戰,他就不擔心曹丕在背後捅刀子嗎?他認為他一定打得贏吳國嗎?我們今天從當時魏蜀吳三國的具體情況來分析下,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到底有沒有錯。

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公元221年7月,劉備傾國之兵伐吳,結果在夷陵之戰時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長久以來,劉備“七百里連營”一直遭到批評,學者認為這一決定是造成慘敗的最大原因。坐山觀虎鬥的曹丕也認為劉備犯了大錯。根據《三國志》中夷陵之戰的記錄,當時劉備出征時所帶的蜀軍數量,加上馬良在武陵地區爭取到的沙摩柯的兵力共計四十餘營,五萬餘人,而在東吳境內的六百餘里運輸線上,劉備設立了十個左右的營壘。也就是說,在劉備大軍後方,每六十到七十里路設一個營壘以鎮守關要之處,平均每個營壘有七百人,那麼劉備安排在夷陵地區的主力部隊還有八成以上的兵力。

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可以說,這樣分兵鎮守是沒什麼問題的。實際上,就統帥軍隊來說,常年征戰的劉備並不比諸葛亮差多少,甚至於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像劉備自己認為的那樣,蜀國中僅有去世的龐統和法正能夠在戰術上勝過自己,因此劉備親率大軍東征,並沒有犯七百里連營分散兵力的錯誤,畢竟他的主力部隊還在與堅守不出的陸遜對峙,從這方面來說,連營七百里並不是劉備在智慧上出現的錯誤,也不是戰敗的原因。

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而後擊敗劉備有各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2點,一是兩軍對戰時間太長了,把劉備軍的銳氣完全磨沒了。二是劉備沒有水軍,對於陸遜水軍的威脅他是毫無抵抗力的。很多人會說曹丕有點評,說劉備不會帶兵,連營這種低階錯誤都會犯。這完全是演義的誤導,首先曹丕不知道當地的情況,妄下結論,而且曹丕自己的帶兵能力就不行,趕他老子曹操差遠了,劉備能和曹操鬥,當然帶兵能力比曹丕要高出不少了。

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事實上,劉備的連營策略是很高明的,部署一環接著一環,讓陸遜只能龜縮防禦,慢慢的等候機會,採取後來司馬懿的策略,任你怎麼叫罵,我就是不出來 ,活活的把劉備兵士計程車氣拖沒了,隨後運用水軍的優點,在劉備軍背後登入,才一戰而勝的。

劉備夷陵之戰確有利可圖,七百里連營沒問題,錯的人是諸葛亮!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陸遜來了個火攻,連燒七百里,劉備慘敗而回,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下場。可能有人會疑問,劉備為何不用水軍?不是劉備不願意用,實乃迫不得已。當關羽丟了荊州後,劉備的水軍之力不復存在,益州水軍戰鬥力又很差,水路只能作為備選,東吳水軍天下聞名,一旦是作為主力順江而下,後果不堪設想。夷陵之戰是劉備在錯誤的時機,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人才斷層和水軍弱小是蜀軍致命的弱點,表面上強大的蜀軍實際是底氣不足。劉備奪取荊州心切,在復仇心理的作用下倉促集結,失敗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