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宋徽宗時期,金國攻打宋朝,北方的老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紛紛攜家帶口南逃。魏大郎帶著老婆孩子,加入了逃難人群。走到半路上,難民們遭遇到一隊金兵騎兵,呼嘯而來,搶劫財物和女人。

魏大郎的老婆被一個騎兵擄在馬背上,他追上去搶奪,被後面趕來的騎兵,一刀砍在腿上。魏大郎倒在血泊中,老婆被金兵搶走了。幸虧同行的老鄉可憐他,找來一個門板,做了一個簡易的擔架,抬著他逃難。

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到了南方的一個小鎮上,魏大郎不願繼續逃難,老鄉們便把他放下,繼續南下。魏大郎的腿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成了一個跛子,帶著兒子小栓子乞討為生。可惜世道不好,父子倆經常討不到東西,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後來,他們在鄉下找到一個廢棄的窯洞,好歹有了安身之所。魏大郎撿來一些木頭,敲敲打打一番,製成一個簡易的木床,放進窯洞裡,又撿來一些破舊的床褥,父子倆總算有了睡覺的地方。他又撿回來一口破鍋,偶爾也做一回熱乎乎的飯吃。

半年多過去,附近的人都認識了他們父子倆,知道是北方逃難過來的,偶爾會送一些破舊的衣服給他們,或者送一些米麵給他們。漸漸地,能夠吃飽飯了,父子倆的臉上,有了血色。

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這一天,一名中年漢子找上門來。他見窯洞裡髒兮兮的,便把魏大郎喊出來談話。他姓馬,行四,人稱馬老四,家裡有田有耕牛,算得上中等人家。只可惜,夫妻倆都人到中年了,還沒有子女。他見小栓子長得眉清目秀,便想把他收為養子。

馬老四講明來意,魏大郎漲紅著臉,把頭搖得撥浪鼓一樣,大聲說道:“不行。我把兒子送人,還有臉當爹嗎?”馬老四嗤笑一聲,說道:“兒子跟著你,連飯都吃不飽,連衣都穿不暖,你還配叫爹嗎?”

魏大郎張口結舌,過了一會,悶聲悶氣地說:“只要我有一口氣在,絕不會把兒子送人。”馬老四勸說道:“你別光顧著臉面,把兒子送給我當養子,他吃得飽穿得暖,過上好日子,有什麼不好?你跛著一條腿,難道要拖累他一輩子?”

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可是,無論馬老四如何勸解,魏大郎就是聽不進。小栓子也在一旁說:“我要跟著爹,哪裡也不去。”馬老四嘆息一聲,搖搖頭走了。

過了兩個多月,這一天晚上,小栓子忽然發起了高燒,滿嘴胡話。魏大郎急得不行,深更半夜裡,他又無處去找郎中,再說了,他也沒有錢。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魏大郎急匆匆地跑到馬老四的家裡,說道:“我願意把小栓子送給你當養子,不過,你先要給他治病。”

馬老四聽說小栓子病了,急忙帶著兩串錢,牽著小毛驢請來宮郎中,到窯洞裡給小栓子治病。宮郎中號了脈,開了藥方,馬老四又騎著小毛驢到藥鋪裡抓藥,買來藥罐子熬藥。直到小栓子喝了藥睡下,馬老四才離去。

一連幾天,馬老四都來看望小栓子。小栓子病好後,魏大郎把小栓子領到馬老四家裡,說道:“你是個好心人,把兒子交給你,我放心。”

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小栓子成了馬老四的養子,從此住在馬家。馬老四擔心小栓子定不下心來,不許他出門,更不許他看望魏大郎。

這一天晚上,是個陰天,沒有月亮,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熟睡中的魏大郎忽然聽見有人呼喚,仔細一聽,竟然是小栓子在喊“爹爹開門”。他猛然坐起來,開啟門,一道黑影撲進他的懷裡大哭。

魏大郎顫聲問道:“孩兒,你咋回來了?”小栓子哭著說:“爹呀,我太想你了!”魏大郎也哭了,說道:“唉,爹沒用,連孩兒都保不住,不配當爹!”

忽聽馬老四的聲音響起,“魏兄弟,你也不必自責,是我太自私,不顧你們父子情分,硬要把你們分開。”小栓子出門時,馬老四聽見響動,起床檢視,不見了小栓子,故此趕了過來,聽見了父子二人的對話。

成語一夫多妻是哪個人物引申出來的?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後來,馬老四夫妻二人商量,買了一群羊,把魏大郎接到家裡住下,讓他放羊。魏大郎萬分感激,馬老四說:“魏兄弟,小栓子是我倆的兒子,以後,我們都不會分開。”

自此後,魏大郎住在馬家,當起了羊倌,過起了正常人的生活。魏大郎特別滿足,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還可以和兒子朝夕相處。

小栓子長大後,繼承了馬家的財產,侍奉著三位老人,毫無二心。他娶妻後,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姓馬,老二姓魏,一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讀罷故事,不知讀者諸君有何感想?不妨在文末分享觀點,大家一起討論。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留言評論,“正經說文史”祝讀者諸君福壽安康!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