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興產業的“白霧經驗”

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基層實踐

黨建引領興產業的“白霧經驗”

在建隊伍、強基礎、興產業、謀發展上下功夫,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沈凌雲 李明慧 張蕾 陳小琴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建引領。會澤縣娜姑鎮白霧村黨組織在建隊伍、強基礎、興產業、謀發展上下功夫,努力繪就“黨旗揚、民心齊、社會安、風氣正”鄉村畫卷,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好路子。

主要做法與成效

牽引鄉村全面振興“火車頭”。將黨內政治生活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有機結合,提高黨員幹部對集體經濟發展的認知水平、能力素質。深入實施“三雁”工程,把各方面優秀的年輕幹部選舉成為村幹部,將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發展物件。搭建“村黨總支—村民小組黨支部(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戶長)”的網格治理組織架構,實現“紅色網格”服務與群眾需求“無縫對接”。

破解村級集體經濟“大難題”。以山為依,積極尋找“造血良方”,研究出臺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從爭取資金支援、強化融資服務、提供土地資源等要素支援。以水為源,發展池塘魚菜共生的綜合種養、內迴圈微流水養殖、陸基式集裝箱養殖系統等,實現池塘生態化改造全覆蓋。以地為基,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升級蔬菜產業流程,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下好分層分類增收“關鍵棋”。對有產業發展基礎的農戶,建立“村委會+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增收。對有轉移就業意願的農戶,開展就業對接、技能培訓、權益維護“一條龍”服務。引導土地較多、無勞動力或長期外出務工的農戶,透過將土地流轉或入股的方式增加財產性收入。對土地少、勞動力弱或無勞動力的農戶,引導參與扶持專案,實現增收路上一個都不少。

插上群眾增收致富“金翅膀”。“名村+生態旅遊”,修復通海會館、楚黔會館等古建築,新建觀景走廊、停車場等旅遊設施。“農場+沉浸體驗”,持續探索開發田園垂釣、稻田風情攝影、山巔觀星露營等業態,全力打造複合型體驗園。“文化+節慶活動”,充分運用“萬里京運第一站”“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兩張名片,舉辦石榴文化節、重走銅運古道等活動,提升名村知名度和美譽度。

主要經驗與啟示

以打造“好班子”領跑基層建設。認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機制,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探索黨建引領“黨建+”工作模式,把黨建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資源、把黨建活力轉化為鄉村振興動力、把黨建成效轉化為鄉村振興成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幹事有思路、管理有規矩、服務有真心、群眾有口碑”的村級幹部隊伍。

以找準“好門路”壯大集體經濟。因地制宜發展,對於沒有區位優勢、資源較少的村級集體,可走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加工能力、增加產品附加值的路子。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方式轉型升級,深入挖掘村級集體資產的綜合價值。

以守護“好山水”建設美麗家園。加強村莊片林、道路林網、水系林網、農田林網建設,引導鼓勵村民透過栽植果蔬、花木等開展村莊綠化美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加強與農文旅產業發展一體推動。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引導和鼓勵各類經營主體發展各具特色、不同型別、不同規模、不同功能的現代農業莊園。

以弘揚“好鄉風”深化基層治理。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管理方便、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原則,實行“多網合一”,實現黨建綜合管理網格與村民小組的劃分有機結合、同步深化。深入挖掘本土特色鄉村文化,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利用工作。

[作者單位分別為:曲靖師範學院、曲靖師範學院、江南大學、曲靖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本文系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鄉村教育研究”(2022CX08)、曲靖市科學技術局 曲靖師範學院2022年度科技創新聯合專項專案“曲靖推進珠江源頭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研究”(KJLH2022YB24)階段性成果]

釋出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