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我們大家吹牛的時候常常說:“老子天下第一”,其實這話原來是形容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老子的,因為他學貫古今、窮究天人,所以當時的人認為他的學問是天下第一的。那麼誰是天下第二呢?這就要說起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了。他的墓地“孔林”傳說“下不招蛇”,“上不落烏鴉”,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那時候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周天子無法控制天下諸侯,所以導致了周王朝的法律、禮儀、文化習俗全面敗壞,史稱“禮崩樂壞”。在這種情況 下,當時的天下士人絕大多數都在想著怎麼用陰謀詭計來 幫助天下諸侯對付其他的諸侯,以此為自己獲取名聲和利。但是孔子則不然,他希望恢復周朝的禮樂教化,讓老百姓再次過上幸福的生活。

為此,他四處遊說,希望君王們能夠採納他的意見,推行仁政,給天下再一次帶來和平與安定。但是當時正是各諸侯相互兼併嚴重的時候,互相之間每天都在謀劃消滅對方,孔子的“仁政”無疑相當於“對牛彈琴”,除了名聲比較大之外,絕大多數君王並不想接受孔子的想法,搞得孔子:“顛簸流離,遊說列國,惶惶如喪家之犬,不可終日”。

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不過天下終究是要平定的,太平的天下,人們不再需要在國內給自己的君王進獻陰謀詭計來互相征伐,君王也不希望自己的國民老是想著“屠龍之術”。所以等到漢朝以後,儒家的學問漸漸地提升了上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成了國家官學,成了正式學問,孔子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到了宋朝之後,孔子的地位無限拔高,他的子孫被世世代代封為“衍聖公”,這也就有了後面逐漸規模宏大的“孔林”,以及其他許多相關的孔子遺蹟。孔林,又稱為“至聖林”,它是孔子及其後人的家族墓地,是與孔子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之一,與孔府、孔廟合稱“三孔”。

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以前孔子不得志的時候,當然也不會搞那麼規模宏大的墓葬,他曾經遊說諸侯的時候連飯都吃不飽,當然也不好花大把的錢來給自己打造墓地了。但是等到漢朝以後孔家飛黃騰達了,他的子孫們為了顯示孔家的奢華豪邁,打造出“衍聖公”的氣勢,就花費鉅額資金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孔林。

經過歷代的改建、擴建,如今的孔林面積之大達到了200萬平方米,比梵蒂岡這個國家還要大,其中有孔家歷朝歷代的墳墓10萬餘座,他們的墳墓都以孔子的墳墓為中心展開,並且在歷朝歷代設下了紀念性建築:漢代設祠壇建神門,宋代刻制石儀,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門,明代重建享殿墓門、添建洙水橋坊和萬古長春坊 。

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按理說,作為一塊墓地,烏鴉、蛇等動物都會到這裡來,畢竟烏鴉是食腐動物,蛇則喜歡在墳墓等地方穿行。但是孔子的墳墓卻沒有這些東西,很多人都說孔子是聖人,上天不允許這些不祥的生物來靠近他的遺體,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嗎?孔子是聖人固然不假,但是孔子同樣“不語怪力亂神”,烏鴉不來,蛇也不來,其中還另有隱情。

原來孔子後人從風水和家族名聲考慮,為了防止這些不潔之物來到孔子以及其他歷代孔家先祖的墳墓附近,他們在後代的修建和擴建過程中大量的使用硃砂和硫磺這兩種礦物。硫磺和硃砂有難聞的氣味,同時具有一定的毒性,蛇聞到了都遠遠地避開,所以孔子及其後人的目的出現了“下不招蛇”的現象。

山東孔林為何能烏鴉不棲,蛇類遠避古人的智慧讓人折服

而為了以示紀念,孔林種滿了楷樹和檜柏等樹木,以示萬古長期。這些樹木正是烏鴉所討厭的,它們並不喜歡在這上面棲息,所以孔林“上不招烏鴉”。小小的兩個措施,就造成了孔林“下不招蛇,上不落烏鴉”的神秘現象,不得不讓人感嘆古人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