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除了吃湯圓,還有3個老傳統不能丟,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正月十五,是中國及世界華人最主要且濃重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是普天同慶和家庭慶賀的節日之一。在古代,對於時間的開始或第一個起始的時間,均稱為“元”如正月初一為“元日”,夜晚則稱之為宵,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又諧音於“圓”,故稱為“元宵”。

正月十五除了吃湯圓,還有3個老傳統不能丟,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1、鬧花燈。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盛行於隋唐時期。在正月十五的晚上,人們要走出家門,邊賞月邊看花燈,現在有的地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精彩繽紛的民俗表演。

正月十五除了吃湯圓,還有3個老傳統不能丟,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2、走橋。走橋也叫“走百病”“遊百病”等,是人們在元宵節用來祈求健康的一種活動。最早起於明清時期。是指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的晚上,人們相伴出遊,逢橋必過,以期祛病延年。

正月十五除了吃湯圓,還有3個老傳統不能丟,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3、舞獅子。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聽說在南方盛行。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正月十五除了吃湯圓,還有3個老傳統不能丟,寓意一整年大吉大利

年俗也算是“年味”的一部分,經過千百年來的代代相傳,老祖宗才將這些習俗文化傳到了我們手裡,它們更應該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而我們在牢記這些老規矩的同時,也是在提醒自己,尊重祖先,對天地持有一份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