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戀愛當中,我們或是喜歡向對方說情話,或是希望從對方口中聽到讓自己感到幸福的情話。

誠然,情話確實是增進感情的催化劑,但你知道什麼樣的情話最有用嗎?

電視劇《過把癮》當中,女主角杜梅就經常向男友方言說“愛”這個字。

結婚前一天,她詢問方言:你愛我嗎?

方言想都沒想,十分甜蜜地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然而結了婚之後,這句本應最溫暖人心的話,卻常常成為兩人矛盾的導火索——杜梅總是一遍遍地重複同一個問題,一遍遍地要求方言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

甚至有一次,她強迫方言在家裡的大黑板上寫下一個大大的“愛”字,然後自己又把剩餘的部分全部用小“愛”字填滿。

離婚當天,方言看著黑板上那密密麻麻的“愛”,卻感覺十分透不過氣。

事實上,對於男人來說,他們往往最希望聽到的並不是“我愛你”這三個字,因為脫口而出的我愛你,或言不由衷,或帶著些許逼迫的意味。

比起這三個字,我們有更多可以表達愛的方式。

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想見你”

與其說“我愛你”是在表達自己的感情,不如說它是在表達自己希望對方也迴應以同樣的愛。

因此,“我愛你”會在無形之中,讓人感受到一定的壓力。

但是“想見你”這三個字卻大有不同,它沒有愛的捆綁,沒有要求假大空的迴應。

它很樸實、很具體,它就是在傳達一個資訊: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想你了。

當你聽到這樣的情話時,會不會有種被需要的感覺?會不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想象見面後的場景,開始期待接下來的相處?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被尊重和被愛的需要。

而“想見你”,正能夠滿足我們被需要的願望,當你被自己的伴侶需要的時候,你怎能不感到甜蜜呢?

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慢慢來”

男性往往被人們寄予厚望,他們應當是家庭的頂樑柱、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男性的心理往往比女性成熟得晚,也就是說,雖然他們到了一定的年紀,但實際上心智未必有人們想象的那樣成熟。

因此,他們實際的心理發展情況,和需要承擔的責任之間常常是不匹配的。

為此他們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要儘快讓自己強大起來。

然而無論是對於誰來說,強大都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只有經歷了足夠多的時候之後,一個人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就像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當中,凌霄說的那樣,很多人在遇到難以克服的事情之後,一夜之間就會長大。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一瞬間長大,更多的,是在一件件一樁樁小事當中,慢慢成長。

而這個過程,除了最親愛的人之外,沒有人會看到。

所以男人們總是背對著整個世界,默默承受著成長的壓力。

而如果這個時候,他的愛人能夠理解他、支援他,在他被時間推動著往前走的時候,對他說上一句“慢慢來”,那麼相信無論是怎樣堅強的人,都會被感動到。

一句“慢慢來”,或許比多少句“我愛你”,都來得溫暖。

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楊瀾曾經說過:婚姻需要愛情之外的一種紐帶,最強韌的一種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一種夥伴的關係。

男人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揹負了很多的責任,需要成為家庭的頂樑柱。

所以當他沮喪無助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一句“我愛你”,也不是任何甜言蜜語。

他最需要的,就是心愛之人的默默陪伴,因為此時只有陪伴能讓他們安心,能讓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他都有能夠依靠的懷抱。

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樣: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電視劇《忽而今夏》當中,趙承傑從高中的時候,就喜歡隔壁班的女生田馨,然而田馨卻對她並沒有什麼意思。

就這樣,到了高考的時候,田馨考上了電影學院表演系,離她的演員夢越來越近。

其實, 男人喜歡聽的肉麻情話, 不是“我愛你”

而趙承傑則考試失利,於是為了能夠繼續留在田馨身邊,他去了和田馨在同一座城市的職業學校,學電影剪輯。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陪伴田馨這件事情,趙承傑堅持了十幾年。

即使最後仍然沒有結果,即使田馨最後和別人結了婚,趙承傑都沒有一句怨言,也從來沒有要求過田馨什麼。

結婚的前一天晚上,田馨約趙承傑出來喝酒,在路邊,兩人說了很多心裡話。

田馨哭得稀里嘩啦,她知道,這麼多年多虧了有趙承傑的陪伴,她才有勇氣追求自己的夢想。

也是有趙承傑的陪伴,她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值得被愛。

同樣地,對於男人來說也是如此,只有長久的陪伴是不會作假的,相比起“我愛你”,陪伴的力量要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