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人,還是先問馬

在電視劇新《三國演義》中,

演員杜旭東飾演鳳雛龐統。

為了演好龐統借的盧馬替劉備死這場戲,杜旭東沒少吃苦頭。

最危險的一次,白馬突然暴躁起來,將杜旭東掀翻,摔落十米多深的山溝。

溝裡都是大石頭,這個高度,如果後腦勺著地,肯定腦袋直接開花。

好在杜旭東福大命大,只是摔傷了腿,淤青發黑了很多天才好。

演員受了傷,差點送命。

馬也撞瞎了一隻眼睛。

先問人,還是先問馬

不過最讓杜旭東生氣的是,負責馬匹的馬倌,第一時間是心疼馬受了傷,甚至頗有責怪之意,而不是關心人怎麼樣了。

當然了,動物的生命也是生命,

但是在發生災難的時候,人的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這個淺顯的道理,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經做了很好的示範。

據《論語.鄉黨》: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有的人將這段記載理解為孔子問人不問馬,貴人賤畜。是一種錯誤理解。

這裡的不,是後的意思。先問人受傷了沒有,然後再問馬的情況。

聖人心無不仁,對萬物皆有慈悲之心,自然不會輕視物命。

如果一個人出了車禍,大家關心起來,必然是先問人有事沒有。人沒事了就好,然後才會關心車輛受損的情況。

杜旭東的遭遇,如果馬倌先問問老杜摔壞了沒有,嚴重不嚴重。然後再責備馬兒突然暴躁,心疼地說幾句馬的眼睛傷了,大家都能理解,杜旭東心裡也會好受一些。

有一些夫妻,丈夫丟了錢物,妻子往往痛斥怒罵,反而加劇矛盾。有些妻子則這樣想:丟了東西,他也心疼,他也難受。這時你再一個勁兒地怪他,只會生氣。丟了就丟了吧,就不責備對方了。

這種體貼和寬容相待,比指責更有力量,更能警醒一個人以後要小心謹慎。

事後要分清輕重緩急,事前更是如此。

今年鄭州7。20暴雨期間,一條短影片廣為流傳:一男子在隧道口,挨個招呼車裡的人開啟車門,棄車逃生,救了幾十位車主。

在面臨重大災難時,錢財都是身外之物,

保命要緊。

如果猶豫不決,心疼財物,只會人財兩空。

慈悲是一種善意,也是一種智慧。只有正確地使用,才能展現出真正的力量,促使感受到善意的人傳播更多的善意。

如此,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