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伯特·海靈格

家庭系統排列的創始人

於2019年9月19日去世

19年前,我認識了海靈格先生。

那時候,我代表北京心理衛生協會接待他首次來華講學。在北京現場,我觀摩了他親自主持的家庭系統排列,深受震撼。以後,又分別在深圳和北京見證他的工作,並且我本人還接受過他的現場諮詢,多次上場扮演角色,這些經歷對我以後的心理諮詢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今天,再次推送他的這首詩,以此緬懷!

《 我 允 許 》

作者 | 伯特·海靈格

我允許任何事情的發生

我允許,

事情是如此的開始

如此的發展

如此的結局

因為我知道

所有的事情

都是因緣和合而來

一切的發生,都是必然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種可能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別人如他所是

我允許,

他會有這樣的所思所想

如此的評判我

如此的對待我

因為我知道

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在他那裡,他是對的

若我覺得他應該是另外一種樣子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有了這樣的念頭

我允許,

每一個念頭的出現

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為我知道

念頭本身本無意義,與我無關

它該來會來,該走會走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念頭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升起了這樣的情緒

我允許

每一種情緒的發生

任其發展,任其穿過

因為我知道

情緒只是身體上的覺受

本無好壞

越是抗拒,越是強烈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緒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就是這個樣子

我允許

我就是這樣的表現

我表現如何

就任我表現如何

因為我知道

外在是什麼樣子

只是自我的積澱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個樣子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知道

我是為了生命在當下的體驗而來

在每一個當下時刻

我唯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許

全然地經歷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我允許,一切如其所是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伯特·海靈格

伯特·海靈格,德國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療師,他所創新整合的“家庭系統排列”,轟動了整個歐洲。

伯特·海靈格,於1925年12月16日生於雷門,是他的父母阿爾·伯特海靈格和安娜·海靈格的第二個孩子。十歲那年,他被送往在洛爾的寄宿學校Marianhiller Missonaries,伯特·海靈格將這段時光描述為自己童年和青年時期最美好的時光。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在17歲時,他開始入伍服役,不久後,進入軍隊成為士兵。1944年11月,他成為了俘虜。一年後,他從監獄逃脫,想盡一切辦法回到了德國。在經歷戰爭與作為俘虜的時間裡,他對自我、對人性、對和平、慈悲,有了更深的洞見和感悟。

近十年來,美國及歐洲其他國家地區爭相邀請海靈格前去演講示範。

自2001年以來,海靈格曾兩次來到中國大陸地區開展“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在與會的數百名臨床心理學工作者和心理學愛好者中引起極大反響。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海靈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師,卸下牧師之職後開始潛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後在家庭治療的訓練中,自成家庭系統排列治療方法。

海靈格談自由

聽海靈格談自由,他說:人有一點點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點點什麼自由呢?”

他說:“改變的自由而已。” 接著,他拐彎了:

“但是,對於改變之後的結果呢,人們是不自由的。”

他還慢條斯理地說:

“所謂的自由只不過是臣服而已,——一個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運,那會是最大的自由。

很多人喜歡去追求,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但到頭來結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結果是什麼交給比你大的那個整體去做。”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海靈格論生命和死亡

每一個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們的朋友。

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支援力量。

我們每天都向著死亡走去。

海靈格論愛與秩序

愛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愛只可以在秩序的範圍內成長。

愛常常是有代價的,常常讓人感到愧疚。

愛只是一顆種子,並不能改變土壤。

悲劇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歸秩序,面對真相。

海靈格論人生

人是有那麼一點點自由。

每個人都有資格決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對每個不同的情況。

危機唯有到達高峰時才能夠解決。

多愁善感守護著一種不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會體驗到危險與不安。

海靈格論伴侶關係

關係其實也會經歷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伴侶之間發生的事,別人絕對不能干涉。

女人跟隨男人,男人服務女人。

每一種關係會設下不同的界限。

連結既是愛的獎賞,又是愛的代價。

海靈格論分手

不負責任地分手常常會帶來破壞性的後果。

伴侶分手也許是必須的。

要麼分手,要麼強留,兩種痛苦必選其一。

伴侶分手往往是無可避免的。

在分手當中,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離婚是父母雙方的事。

海靈格論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關係不關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權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們對父母的愛是無限的。

孩子要跟隨父親。

榮耀自己的父親。

即使父母有罪過,他們仍然是父母。

榮耀自己的父母便是榮耀大地。

孩子的心靈無法容忍任何對父母的貶抑。

子女必須尊敬並且榮耀自己的父母。

海靈格論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復。

疾病乃是拒絕榮耀自己父母的結果。

疾病乃是企圖為他人贖罪。

和解比贖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卻遠遠地迴避著愛。

有時癌症是一種贖罪的形式。

頭痛的問題可能是來自被堵塞的愛。

多數情緒的痛苦都是中斷了的愛。

心痛和頭痛常常是堵塞了的愛的一種表達。

海靈格論清白與罪惡

清白者往往是較危險的人。

忠誠應以愛為出發點。

愧疚和無愧並不等同於善良和邪惡。

清白與罪惡並不等同於善良和邪惡。

清白者是不原諒人的。

如果某人正視他的罪惡感,便可獲得力量。

罪過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補償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種高技巧的報復。

贖罪是一種補償行為。

唯有罪人才能夠寬大仁慈。

人世間的罪惡是會消逝的。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海靈格論原諒與尊敬

人不能要求別人原諒。

人沒有權力去寬恕別人。

慈悲需要勇氣面對全部的傷痛。

原諒其實是一種僭越。

我知道你所賜給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帶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須來自內心深處。

無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對他人的尊重。

海靈格論付出與接受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決定有權利。

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回報的責任,我會體驗為罪惡。

沒有虧欠的壓力,我會感到輕鬆和自由。

當他們要幫助你的時候,你要小心。

帶著愛從別人那兒接受的人是謙卑的。

吸入是接受,撥出是付出。

鞠躬也是一種付出。

深深地吐氣!那是一種讓愛流動的方法。

多一點愛意,少一點恐懼。

海靈格論問題與行動

問題本身往往是解決的方法和動力。

如果描述是正確的,問題應該早已解決。

只要發生了,我們都要客觀面對。

我們所犯的錯誤往往是最好的老師。

每一個行為後面都有其正面動機。

愛是一切行為後面的動力。

事實往往與人們所說的相反。

所有的情緒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

我們只有在必須行動之前才是自由的。

每個人都有力量面對他的難題。

海靈格論憤怒

第一種憤怒

如果有人攻擊我或對我做出不公平的事,我自然會有的反應,這種憤怒驅使我作出有力的反抗,而且給予適當的迴應。這種憤怒是正面的,它幫助我行動,使我強壯

。憤怒在這情況之下是恰當的。

當目的達成之後,憤怒也會消失。

第二種憤怒

當我察覺到,我沒有獲得我可以或者應該獲得的東西;或者是我沒有要求、請求我可以或應該要求或請求的事情,我會感到憤怒。我們會對別人生氣,用憤怒來取代行動,而憤怒也就成為沒有行動的結果。

這種憤怒會有癱瘓和削弱的效果,而且通常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以憤怒來替代愛,也是類似的作用,我會對所愛的人憤怒,用憤怒來取代愛的表現。這種憤怒的感覺,是幼兒被中斷對父母親的愛的經驗。在日後相似的情況下,人會再次體驗到早年的經歷,這種經歷更會削減他的力量。

第三種憤怒

當我冤枉了某人,但我又不想承認我的行為,我便會對那個人生氣。

我就是用憤怒抗拒自己行為的後果,而讓他人來承擔我的罪惡感。我用憤怒代替了自己的行動,而使得自己不作行動。這種憤怒便令我癱瘓,使我變虛弱。

第四種憤怒

某人給予我太多,使我無法報答,這是難以容忍的,我會帶著憤怒抗拒他的施予。

這種憤怒是以責備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子女對父母表示憤怒,憤怒便代替了接受和感激,也取代了自己的行動,這種憤怒使人癱瘓和空虛;或者也會以意氣消沉和憂鬱表示他的憤怒,用以取代接受、感激和給予。憤怒也會在分離之後以長期持續的的哀傷方式去表現,尤其是對某個死去或是離去了的人,假如我依舊欠他一份接受和感激,或是無法承認自己的過錯及其後果的話,就會表達出這樣的憤怒。

第五種憤怒

有些人的憤怒是從別人那兒,或是為了別人而承受來的,

例如在團體中,有個成員抑壓自己的憤怒,久而久之,團體中另一個成員(通常是最軟弱的那一個)他會亳無理由地生氣。

海靈格論兩性

男女之間因身體的吸引,deep in love 的時間只有半年到兩年,being in love是要進入精神之旅,深層多面的分享。

男女關係由女性決定,如果女性對關係沒有百分百的承諾,男性可以感受到。

婚姻是最高階的瑜伽,是兩個自我的挑戰。

男人在尋找母親,在男人與母親分離後,他的靈魂一直在渴求和尋找母親子宮般的愛,他在渴求對方能像母親一樣照顧我愛我。

女人無法改變男人,要接受他本來的樣子。那麼他自己就會改變,否則會一直在抗拒。對小孩也是同樣。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在關係中為了保持和諧的假象,女人讓步,可是當我們不真實時對方也不真實。

我們無法完全瞭解伴侶,認為了解伴侶就會對對方有期待。其實我們都在改變,需要讓彼此隨著自己的時間成長。

完全的為對方而活,關係成為兩個身體一個靈魂,這是提升彼此的關係,一個人調頻,另一個人也會。當自己提升,伴侶和孩子都會提升。

關係中必須分享,不一定從事共同的活動,而是用心分享你自己,與對方共同存在,哪怕每天5分鐘。

女人的能量場是男人的16倍,女人有能力轉換伴侶和小孩。

在關係中,男人需要的是鼓舞和啟發。他們的自我很強大,只有回家時他們才能放下防衛。男人希望找到一個讓自己崇拜的女人,希望從女人那裡得到啟發,你必須去聆聽男人,他需要一個支撐,才能完成他今生的使命。

女人是天賜的禮物。

你什麼都可以做得到,別忘了你是女人。

女人是家庭的中心,帶來內在的活力;男人則保護家庭,對外帶領家庭。

海靈格在一次系統排列中說的驚人之語(經常被重複):“女人要跟隨男人。”順便說一下,這句話的後半句是“男人要為女人服務。”不過反對前半部分的人,通常漏掉了後半句。海靈格說的“跟隨”並不是許多批評者以為的“服從”。他指的是要“陪伴”男人,手牽著手進入他的文化、家庭、職業等等。

只有承認第一段關係,第二段關係才能成功。

人必須要有勇氣才可以獲得幸福。人如果找到在生活中單純和明顯的任務,不再回首隻向前望,這就是一項成就。

每一個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們的朋友。

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支援力量。

我們每天都向著死亡走去。

——伯特·海靈格

緬懷海靈格大師!《我允許》 讓人淚目 (附經典語錄)

「發給第一個你想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