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 | 陶滸:為西安留下一份歷史底稿

樂活 | 陶滸:為西安留下一份歷史底稿

“我想在畫作中重現過去的西安街景,為西安留下一份歷史底稿。”10月20日,今年64歲的畫家陶滸談起繪畫的初衷時動情地說。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西安人,陶滸記憶中的老西安古樸無華、民風淳樸。從2015年開始,他根據老照片和文史資料進行老西安街巷的繪畫創作,目前已累計創作200多幅作品。

1991年,陶滸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後,去廣東從事裝修設計工作。2007年回到西安,他發現記憶中的國營商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樓和繁華的街道,這讓他陷入對昔日西安的回憶中。在和好友朱文傑敘舊時,得知他要為保留西安城市記憶寫書的想法,就盤算著自己也能為記錄西安歷史變遷盡一份力。

2015年,陶滸受邀為書籍《記憶老西安》進行封面設計並繪製插圖,自此,他開始透過畫作復原記憶中的西安街巷。

樂活 | 陶滸:為西安留下一份歷史底稿

陶滸在家中繪畫

在為《記憶老西安》畫插畫時,陶滸每次下筆前都要先將書中描繪的街巷場景讀上幾遍,然後再一筆一畫勾勒西安街區當時的那種模樣,在畫作中行人服飾、車伕神態、店鋪門匾等細節處格外花心思,力求真實復原當時的市井百態。

2019年,陶滸畫了上世紀60至80年代間的西安全景,將主要街區和古建築都融入其中。在他的記憶中,那時的西安居民住在低矮的土坯房或磚瓦房裡,路上店鋪寥寥無幾,人們的生活節奏很慢,街道上多是來來往往騎著腳踏車的人。春天時,他與兒時的夥伴跑到城牆上採摘槐花;夏天時,居民在街巷口揮著芭蕉扇閒聊。

“用細竹木做骨架,再糊上銅版紙的自制風箏放飛在城牆的高空上,是我與兒時夥伴的快樂時光。”陶滸說,《記憶老西安》中東西甜水井街的片段講述了朱文傑與兒時夥伴一起放風箏的經歷,根據這份美好回憶,他畫了《城牆下放風箏》的插畫。在這幅插畫中,幾個小夥伴在城牆底下玩耍嬉戲,其中一人拽著風箏向前奔跑,其餘的小夥伴站在一旁興奮地觀看。

陶滸還創作了《尚友社老劇場》《鐘樓新華書店》《民生百貨大廈》等畫作收錄在書中。在創作這些插畫時,他尤其注重場景的描繪。根據一張張模糊的黑白照片和記憶中的街巷,他一次次地構圖、描線、塗色,直到畫作與記憶中的街巷景象吻合。比如,在鐘樓前的街道上,他畫了首飾店和中藥店;在當時最為繁華的東大街上,他畫了糖果店、水果店、雜貨鋪,以及在店鋪裡選購商品的市民、在街道上四處張望的遊客……

“我想用畫作記錄西安的變遷與發展。”陶滸說,上世紀50年代,鐘樓附近曾有一家名為“一間樓”的牛羊肉泡饃店,因為地理位置優越、味道正宗,每天來吃泡饃的顧客絡繹不絕,店鋪周圍被各式車輛圍得水洩不通。他根據“一間樓”舊址照片,還原了昔日的盛況。他還畫了解放前位於鐘樓附近的西安飯莊舊景,記錄了古城多家店鋪的歷史變遷。

陶滸的心願,是將畫作作為珍貴文史資料留存於世。為了實現這個心願,2019起,他連續三年為碑林區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撰的《名人眼中的碑林》《十說碑林》《碑林地名故事》等書籍設計封面,還創作了書院門、三學街等有關老街巷的作品。今年,他又為朱文傑的《記憶老西安》第三卷畫了多幅插畫。

“畫作包含著西安老城的街頭巷尾,提煉於記憶深處的雋永時光。”陶滸說,小街窄巷中的景象濃縮著自己那一代人的生活片段,畫西安老街巷,是自己對古城記憶的一種守護。

實習記者 劉凡銆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