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豆瓣十月熱門電影榜單上一直有部新片。

Sir看著它從出新,到出分;從備受期待,到口誅筆伐,分數緩緩下降……最後在朋友圈吵成一團。

不是因為它太刺眼了。

或許,是我們已經離這道光,太遠太遠。

《新·奧特曼》

シン・ウルトラマン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庵野秀明,重製初代奧特曼。

2019年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Sir還興奮過一陣子。

一個是為圓谷公司(奧特曼版權方)+東寶的大手筆,致敬圓谷英二,讓初代迴歸大銀幕。

另一個則是庵野秀明親自操刀。

尤其後者,日本當下最具盛名的動畫人之一,被粉絲們稱為“痞子”的庵野秀明,二十多年前就靠著《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封神。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當然擔憂也不少。

那可是庵野秀明,一個在TV版都能搞意識流的人。

會不會在奧特曼裡繼續任性,填塞一堆堆的私貨和表達?會不會把重製版又搞得不上不下,爭議不斷?

事實證明了這些坑,不能說一點沒有,只能說完全猜中。

這個由庵野秀明親自擔任企劃和編劇,在EVA時期就與庵野搭檔的樋口真嗣擔任導演,還請來了長澤雅美、西島秀俊、齋藤工等演員參與的《新·奧特曼》。

在日本獲得超過40億日元票房,成為奧特曼系列有史以來的最成功的商業電影。

卻在口碑上卻收穫了兩極分化,老粉絲打高分,偏路人受眾各種吐槽。

(有趣的是在海外的評價裡,很多給低分的人會覺得它缺乏了深度)

作為一個曾為奧特曼寫過長篇大論的人(連結)。

Sir想說點可能不太合時宜的話。

如果將“光”以長度計算。

《新·奧特曼》所有的糾結與爭議,只不過是奧特曼這個IP持續傳遞過程中的一道短暫偏出的“波紋”,它不是結束,而是陣痛。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01

先放下一句可能得罪粉絲的話。

重置初代奧特曼的《新·奧特曼》不算是一部好電影。

對,Sir強調了“電影”。

初代的設定很簡單。

1966年推出的特攝電視劇《奧特曼》,在長達39話的故事裡,交代了來自M78星雲的光之巨人奧特曼在地球與人間體相遇、融合,和人間體一起守護地球,打敗想侵略地球的怪獸與外星人,最後為了守護地球和平獻出生命的故事。

不僅創造了奧特曼這個英雄形象,也開創了奧特曼系列的敘事套路,“奧特曼打小怪獸”這句調侃也因此而出,讓這個系列此後半個世紀經久不衰。

但到了《新·奧特曼》,這部劇場版,卻試圖用兩個小時的時間,把奧特曼從來地球,到死掉的全部劇情,都展現出來。

在113分鐘裡,走馬觀花地出現了五次打怪獸的段落。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當這些段落拼接在一起,就徹底拆碎了

“電影感”

首先文戲。

每一次的戰鬥場景之間的文戲銜接,生硬乏味。

禍威獸特設對策室(簡稱“禍特對”)的小夥伴們和奧特曼之間的羈絆和關係,缺乏足夠的鋪陳。

它像劇集精剪版,但又沒有拍成劇集。

因此就少了很多鋪墊,比如隊員之間的關係,人與奧特曼之間的羈絆,奧特曼的轉型……

都需要粉絲自覺啟用死去的記憶腦補。

沒有記憶?

那,看打鬥。

電影用CG製作的打怪獸場景,相較於過去的特攝,也失去了《奧特曼》系列的儀式感。

明明使用了CG,又在打鬥的效果,搞“致敬原作”,結果不少動作戲看起來,有如兒戲。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以上這些,還只是屬於劇本和企劃層面。

技術性門檻更大。

先給大家展現幾個鏡頭: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劇中大量的人物,不是從遠處角落的窺視,就是近景大特寫,還有各種低位、仰角的使用。

什麼效果?

就Sir的觀感。

很有味道,很懂粉絲。

但很不“電影”,很沒必要。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而由此,更是給《新·奧特曼》帶來爭議。

男性凝視。

Sir是看了豆瓣評論區才發現這一層。

仔細一看,確實有一定嫌疑。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有粉絲辯駁,低位攝影和巨大化的女性是原著都有的場景。

Sir專門找來了對比。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確實是致敬。

但新版裡特意加上了讓女主多次拍屁股的設計,以及讓巨大化的她穿裙子踢大樓的橋段,以及被拍影片形成網路暴力的情節。

對比老版本穿制服的巨大化,只能說這個設計就算是致敬。

至少,在當下肯定會對女性觀眾有冒犯。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有一說一,被罵不冤。

節奏過快,故事單薄,打鬥不爽,人物拍攝風格化嚴重,漫畫到電影生硬的嫁接……

《新·奧特曼》怎麼都算不上一部好電影。

尤其是對於普通觀眾。

當然。

只是對於“普通觀眾”。

02

這是一部優秀的“粉絲作品”。

面對粉絲,不論是奧特曼的粉絲,還是庵野秀明的粉絲。

《新·奧特曼》都有不少亮點。

說奧特曼。

很多人詬病,新版奧特曼取消了經典的倒計時燈的設計,換成了配色。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未與人類融合前是銀灰色,融合後正常為紅色,能量低為墨綠色。

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對奧特曼形象最初的設計師成田亨原畫稿的致敬。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 圖源:奧特曼吧

而過家家式的打鬥,也是對初代奧特曼TV版的呼應。

當時演員穿的皮套由潛水服改制,打鬥的動作設計在當下看起來比較笨拙。

踢,抱,摔,扔,用掌劈砍等都是主要技能。

在新版中做了還原:

抱摔。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 上:1966版,下:2022新版,下同

過肩摔。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而在真假奧特曼的段落(原TV第18話“行星來的兄弟”),新版幾乎做到了一比一的復刻。

雙方特寫,然後真奧特曼出招,假奧特曼反擊掐脖子,擋住另一隻手,掐跳換邊,真奧特曼一掌劈在對方頭頂,手痛,甩了甩手。對方吃痛飛起想逃,真奧特曼迅速發射光線……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除了這些,新版電影劇情,是將原TV中的第3話“科特隊出擊”,第9話“電光火石作戰”,第18話“行星來的兄弟”,第33話“被禁止的語言”以及最後一話“再見了奧特曼”五個故事串了起來,由此帶來了一些老粉絲熟悉的名場面:

巨大化的女隊員,真假奧特曼。

以及粉絲津津樂道的“那位大人”——炎頭隊長沙福林的出場,更是令人驚喜。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 佐菲(Sophia)因翻譯曾被戲稱為沙福林,奧特曼宇宙中的強者

路人們也別怪奧特曼粉絲們會喜歡,《新·奧特曼》確實是一部粉絲受眾的作品。

沒完。

庵野秀明標誌性的“私貨”,雖遲但到。

開場介紹怪獸出現在日本的混剪,除了在致敬奧特曼宇宙起源的《奧特Q》,風格直接照搬《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使徒來襲。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那些令人反感的鏡頭,其實更像是庵野秀明熟悉的動畫分鏡轉制。

而最後奧特曼打傑頓的場景,更是頗有《EVA》式的恢弘。

甚至連給配樂的鷺巢詩郎,都是《EVA》的御用。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還記得2016年《新·哥斯拉》裡,庵野秀明透過展現日本社會對哥斯拉出現時的應對——開會,扯皮,互相推諉,被嚇尿,然後繼續開會,扯皮……

全方位無死角對日本的政府官僚主義進行嘲諷,幾乎把災難怪獸片拍成了一部政治電影。

而在《新·奧特曼》裡,他也沒有放過這一點。

外星人來襲,日本政府的應對,各種玩政治梗。

自嘲是附庸國,美國人派兵的軍費堅持讓美國出,首相和外星人達成合作,希望能在全球政治裡佔取上風。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更別說庵野秀明在《新世紀福音戰士》裡就一直在講的母題。

自我認知與身份困惑。

只不過在《新·奧特曼》裡,認知換成了奧特曼自己。

一個神是如何一步步決定守護人的。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甚至最後讓佐菲扮演了“反派”角色的改編,也是對應了庵野秀明在《巨神兵》裡表達的意思。

畏懼,才是神的本質。

庵野秀明試圖塑造出奧特曼“非人性”的一面,重新構建他與人類的羈絆——一個“墮落”的神靈。

他保護人類,是因為被個體行為觸動到,是興趣,不惜為此違抗戒律,與人類融合,去閱讀,瞭解人類的知識與文化。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而面對政府的威脅,他也展現出神的一面,毫不留情。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對比的就是佐菲的選擇,屬於神明的視角。

人類有威脅到奧特曼的可能性,所以作為高等文明,應該清除掉他們。而且清除他們,和清除掉光之星的130億生命中的任何一個,沒有不同。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而且,消滅人類並不是出於情感,而是理性判斷。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

《三體》裡也在傳達同樣的想法。

對一個文明最高的敬意是趕盡殺絕。

這也讓《新·奧特曼》作為一個重製作品,主題完成了自洽。

讓它更像是一部庵野秀明的《新》之奧特曼篇(類似於《新》之哥斯拉篇),而不僅僅是《奧特曼》新版。

因此站在這個角度。

即便作品有那麼多的問題和門檻,Sir依然覺得這是一部優秀的粉絲向作品。

它披著奧特曼的面子,講庵野秀明的裡子,兩手抓。

兩手都還算硬。

03

回到那個最開頭的問題。

當《新·奧特曼》上線,大家吵得面紅耳赤,到底在吵什麼?

是粉絲的守護,還是觀眾被冒犯?

不。

真正想吵的是。

對於2022年的奧特曼作品,我們該抱有怎樣的正確期待。

注意,這不是那個相不相信光的問題,而是如果這道光還希望存續,它該以怎樣的方式傳遞。

粉絲們當然希望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更多人喜歡,能原汁原味,能一比一復刻;普通觀眾也希望在老IP裡發現更多精彩,能有更多的與時俱進,比如特效進步,比如更多巧思。

而這個定義權,卻是每個觀眾都想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這才是吵的根由。

也是幾乎所有作品重啟,創作者必然面臨的檻。

但說句得罪奧特曼粉絲的話。

當年的奧特曼特攝系列,穿著皮套打鬥的設計,打怪獸拯救地球的套路……在2022年的當下,不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審美標準,都註定在很難再獲得大部分人的喜歡。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我們記憶中那道光並沒有消失過。

因為光從來不是靜止的。

新的設定,新的人物,新的故事邏輯,新的價值表達……它終究要改變。

如果不接受這份創新,再偉大的IP都只是自娛自樂。

就像這次的奧特曼,與其說庵野秀明在拍奧特曼,不如說他只是用奧特曼的設定,在講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表達。

借雞生蛋?

不,目前看是

雙贏

因為票房證明了這一點,《新·奧特曼》是奧特曼系列商業成績最好的作品。

而根據透露的訊息,這個系列應該有三部曲。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在它完結之前,所有的爭論,都只能是這個老IP重啟之路上的陣痛。

幸運的是,它這第一步,還算響。

就已經超過了很多重啟失敗的作品了。

當然路人也會有疑問。

2022年了。

為什麼很多人依然會為了那笨拙的皮套,拉跨的特效,重複的故事套路,而追得津津有味?

恰恰就在於這份純粹。

作為一部子供向作品,奧特曼的初代創作者們都謹記一個原則。

正因為是給小孩子看的,所以要格外認真。

我們都是造夢的人,是給小孩子以希望和未來的偉大的人。

這樣一想,並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再累也值得。

這份信念感,才是《奧特曼》能夠火半個世紀的保障。

當年大人以為我們看的是皮套人對打。

其實呢?

開始可能是。

而追逐這道光一直到今天的人終於發現。

皮套之下,那始終如一傳遞的表達:

和平,正義,善良,勇氣,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睦,要保護地球,要保護弱小……

每一個喊著“相信光”的人,關於奧特曼,都有著自己的白月光。

只不過,那道光裡,不只有奧特曼。

首播爆賺40億票房,但童年神話不算一部好電影?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