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今天來說說《黑洞表面》。

這部電影關注的朋友不算多,因為比較小眾,沒什麼大明星也沒什麼大怪物,而且當年沒啥反響,票房砸鍋,也口碑也不算好。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但該片出現時,恰好趕上了國內影碟市場風起雲湧之際,電影也順勢進入國內盜版碟市場,還是掀起了一定的波瀾。(當時的影碟譯名叫《異煞》/《撕裂地平線》)

這是一部很邪祟的科幻電影,內容非常豐富的——科幻、恐怖、喪屍、宗教、神學、哥特等元素,用當年評論界的話來形容,“高概念的開篇和神棍級的發展”。

在那個我們都“沒吃過沒見過”的年代,該片的出現,還是給那時少年的心靈造成極大震撼,或許我們之前看過太空歌劇《星球大戰》,或許看過戰爭類的《星河戰隊》、也看過恐怖類的《異形》,但從未見過這種——

太空裡的鬼片,一個太空船,竟然“活”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包括當年《科幻世界》等雜誌都對該片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所以這部另類小眾科幻電影,還是收穫了不少粉絲。正因為元素豐富,其粉絲也遍佈科學、宗教和魔幻界領域,比如《戰錘40K》的粉絲很多都是該片的簇擁(這個咱們後面展開說)。

但估計很少朋友瞭解,我們如今看到的,其實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還有不少內容電影拍完了但沒來得及剪,曾經試映的時候,還把一個觀眾嚇暈了。且由於某些不可抗力,電影的膠片,已經被銷燬了。

也就是說,在這個流行“完整版、導演剪輯版”的時代,該片是不可能出現其他版本了,甚是可惜。

當年這部電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該片詭異的風格和邪祟之處究竟源自哪裡?我們下面就來夾敘夾議的研究一下。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黑暗森林”裡的鬼屋

說之前,提一嘴劉慈欣在《三體》“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他們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

★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在這片森林中,別人就是地獄,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大劉這套理論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費米悖論,而《黑洞表面》的故事,是否參考了改理論,大劉是否看過這部電影,暫且不提,但二者也是有著一定的關聯性的,即“他人即地獄”的觀點。

但本片無疑更寬泛一些,因為電影中“新領域號”離開了我們的宇宙,去到了一個超出我們認知的領域,接觸到的也不是某個文明,而是單純的邪惡、混亂、無序的空間。

2047年,一艘探索太空卻失蹤7年的太空船“新領域號”出現在海王星附近,一個救援隊前往救援,隨行的還有“新領域號”的設計師。雖然生命掃描顯示新領域號充滿生命跡象,但搜尋之後救援隊發現所有船員均死亡或消失。而船員們也開始被幻象所困——他們分別看到了自己心中無法釋懷的傷痛和昔日罪惡。

原來“新領域號”的引力核心打開了蟲洞,去了另一個可怕的空間。回來之後,這艘船就“有了生命”……

這部電影堪稱“太空版的《閃靈》”,把一個鬧鬼的故事搬上了太空,偌大的太空船“新領域號”就是陰森的鬼屋。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這個點子來自於本片的編劇菲利普·艾斯納(Philip Eisner),而這個劇本也是他的編劇處女作。

90年代中後期,CGI技術發展迅猛,太空科幻電影火爆了一陣,如同期的《星河戰隊》《異形4》《迷失太空》等片都是潮流之作,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上天打怪”。

所以在一眾科幻片裡,這個“太空鬧鬼‘的故事還是別具一格,派拉蒙影業對這個劇本非常感興趣,隨即推薦給了新銳導演保羅·安德森。

當時的安德森同學剛剛出道,好萊塢首部作品——電影版《真人快打》(1995),僅用2000萬的成本就換回了北美7000萬,全球1。2億的成績,可謂意氣奮發。擺在他面前的劇本,從《真人快打2》到漫威的《X戰警》琳琅滿目。但是這位年輕導演大手一揮——不想怕PG-13電影,老子要拍R級恐怖片!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那時候的保羅·安德森,沒有墮落為“電玩導演”和“媳婦迷”,躊躇滿志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他非常喜歡《黑洞表面》的概念,但對故事情節不太滿意。因為原劇本是一部純正的超自然鬼片,只是把鬼屋換成了飛船,把異形等外星生物變成了鬼魂而已,導演不想“換湯不換藥”——

“邪惡對大眾來說是模糊且未知的,不如讓飛船本身具有意識,而不是某個外星生命”。

可見,《黑洞表面》的故事,太空鬼屋的概念來源於編劇,而“飛船有了生命”的主意,則來自於導演保羅·安德森。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科幻《閃靈》想法太多

導演在改寫故事的時候,參考了1963年的羅伯特·懷斯《邪屋》(就是老版《猛鬼屋》),以及庫布里克的《閃靈》。所以《黑洞表面》是融合了兩部電影的特色,而且非常具有辨識度——

★片中船員看到各式各樣的幻覺、飛船場景還會變換的鏡頭,就是來源於《閃靈》,而山姆·內爾飾演的威爾博士,活脫就是尼克爾森傑克的翻版。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當然二者“發瘋”的動機是不同的。

傑克是巨大的壓力和焦慮,以及與家人關係的崩壞,超自然幻象只是誘因;而尼爾博士雖然因為超自然誘發負罪感,但對妻子亡故的愧疚顯然動機不足,所以他作為飛船的設計者,就是單純的被自己的作品“鬼上身”了。

★電影的視覺風格,明顯參考了《邪屋》。後者借用鬧鬼房子的攝影和構圖,突出了精神不穩定的狀態,更像心理驚悚片。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而《黑洞表面》的視覺風格尤為突出,而鬼魅音效、傾斜畫面、翻轉鏡頭、大量廣角、對比強烈的光影等元素,營造出別緻的空間扭曲感和視覺壓迫感。

★而陰森的飛船設計,具有濃重的哥特風格,也是來源於《邪屋》。

比如引力推進器上銘刻的花紋、內部如教堂穹頂般的飛船走廊、外部如塔吊般的金屬骨架結構。片中米勒船長在馳越“新領域號”外部船身,去營救掉出船外的賈斯汀的場面中,飛船的哥特風細節一覽無餘。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畢竟電影劇組光是建造場景,就花了900萬美元。

通篇冷冰冰的工業質感,則是保羅·安德森的特色,他隨後的作品,包括《兵人》《生化危機》《死亡飛車》等片,都帶有濃厚的“髒科幻”屬性。

★“新領域號具有意識”這個抽象概念,也在電影中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

觀眾可以把飛船當成活生生的怪物,救援隊進入飛船好比“羊入虎口”——如絞肉機一般的通道好似消化道,三個磁環不停轉動的引力推進器,就是跳動的心臟;其免疫系統便是喚起“入侵者”內在罪孽的幻覺,然後加以一一殘殺。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飛船的生命維持系統,就好比血管。片中有一段致敬《閃靈》“血水噴湧”的場面——生命維持系統裡無故充滿了血液,最終破裂噴湧而出,這段前後不搭的情節,就是完全的致敬而已。

電影中救援隊的生命探測器,一直在表達這艘死寂的飛船上有生命跡象。且經歷了三次讀數飆升。

※第一次是救援隊剛上船之後,賈斯汀觸發引力推進器,一通衝擊波火星四射,好似沉睡的怪物被驚醒後的起床氣。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第二次是中段,期間船員聽到了怒吼聲,察覺金屬門的變形,並集體看到幻象,賈斯汀甦醒自己“走出”飛船……代表了飛船對“入侵者”的進一步侵蝕。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最後一次,當米勒船長說,要炸掉新領域號之後,飛船的生命探測器讀數飆升,隨後威爾博士就暴走了。這代表著飛船附身在了博士身上,用實際行動阻止米勒炸船。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如果把“新領域號”比作人類的,這三次行為也代表了一個人的甦醒、憤怒、動手的三種情緒。

★最後還要提一嘴宗教氛圍。

電影神學和宗教氛圍是肉眼可見,比如“新領域號”的外形就被設計成為十字架,連飛船的窗戶都是十字架形狀。

還有飛船發來的拉丁語求救訊號,來自於《聖經》中的名言,在刪減片段裡,博士用“拉撒路”(復活)來形容飛船,以及飛船打開了蟲洞,蟲洞的另一頭,去到的那個空間,就是地獄。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其實電影也想要表達,“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觀點——科學再怎樣發展,宗教也有存在的理由,終極信仰與理性世界之間,從一開始就分不出勝負。

而本片更是非常極端,人類的科技打開了地獄之門,好似但丁遊覽地獄,也代表了“科學對宗教的臣服”。

綜上所述,鬼屋題材,用飛船隱喻人體免疫系統,“閃靈”式的環境誘發,還有哥特氛圍、宗教元素……各位發現問題沒有?沒錯,作為一部科幻片,電影想要表達的元素,太多了。

這是新導演的通病,躊躇滿志的理想,什麼都想要,但最終發現,上述這些能有一個表達清晰就不錯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比如電影的科幻理念,又是蟲洞解釋、又是編年史,開場20分鐘非常具有硬核科幻的氛圍,但隨後這些內容基本用不上了,這也是該片當年飽受詬病的一個原因,然而更具“現實骨感”的,還在後面。

嚇暈觀眾的未完成作品

由於想表達的過多,《黑洞表面》拍攝過程可謂相對繁瑣,素材眾多,但電影臨近殺青的時候,劇組人員卻發現,留給這部電影的時間不多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該片原定1997年10月公映,但期間出現了變故,因為派拉蒙和20世紀福斯合作的鉅製《泰坦尼克號》,空降到當年9月末公映,為了不干涉自家新片,《黑洞表面》只能提檔到8月。

提檔,徹底打亂了電影的拍攝節奏,片子還有一部分沒有拍攝完,只能提前殺青,剩餘部分不拍了。但最難的還是後期。

美國導演協會規定,剪輯一部電影的標準工作時間是10周,而當時距離8月僅剩6周的時間,所以全劇組期只能加班加點做後期。最終交出一個130分鐘的粗剪版,特效、混音等都沒做完。

但就這個130分鐘版本,惹事兒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在電影調研試映過程中,有觀眾被嚇暈了,不是誇張,是真真正正的休克過去了,而且調查報告裡用的是“some members of ”,說明還不止一位暈倒了,然後這件事就被捅到了派拉蒙高層。

高層看完這段內容之後也被震驚了,責令電影刪減。

究竟是哪段內容,看過電影的朋友應該可以猜到了,就是被稱為“血腥狂歡(bloody orgy)”的“新領域號”船員集體隕斃的場面。

如今我們看到的該場景,僅僅出現在救援隊檢視監視器回放中,一閃而過。

但原版裡該場面不止於此,時間很長,且比起單純的血腥,更多是殘酷的讓人難以忍受——zhi解、強X、開糖、摳出自己的雙眼,手從嘴裡伸入肚中把內zang掏出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這段場面並不是保羅·安德森拍的,當時他正在忙後期剪輯和收尾工作,負責該場面拍攝的是第二導演瓦迪姆·讓(Vadim Jean)。

這位重口味老師為了追求真實效果,找了很多“專業”演員,比如用真實截肢人士扮演其中的zhi解角色,用se情片演員來展示其中暴力強X內容。

正是這樣的“真實”,換來的是派拉蒙對該片的強制刪減。據製片人回憶,光是類似場面,就刪除了10分鐘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威爾博士妻子自殺,原版更殘忍,所以才會讓威爾有了心魔;

★彼得絲幻覺中看到兒子腐爛的身軀,公映版一晃而過;

★威爾中邪後,給DJ在手術檯上的“剝皮”,原版展示了完整的過程;

★船員的“血腥狂歡”,被刪得只剩幾秒鐘;

★結尾威爾博士給米勒船長展示地獄場景,電影中被壓縮成為“快閃”。這段本來是導演的“得意之作”,為此還參考了希羅尼穆斯·博斯和彼得·勃魯蓋爾等藝術家的畫作。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如今有條件的朋友,在該場面鏡頭快速閃過之時,可以暫停跳幀觀摩——

地獄場景中,有著大量造型別致的刑具,受刑的都是救援隊裡的主角們,效果有點類似克里夫·巴克的“扭曲的靈魂”系列或《養鬼吃人》,即極致的肉體折磨,倒是有些特色和藝術感的。

除了10分鐘的極端場面必須刪除外,電影還面臨了一個重要問題,130分鐘版本里,還有一部分特效沒有完成,背景還都是綠幕,但由於臨近公映期,實在完不成了。沒辦法,只能硬刪,繼續重剪。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最終,130分鐘的初版,零零散散的一通剪輯,成為了如今我們看到的95分鐘公映版本,有35分鐘被剪了。

且結合電影拍攝情況,嚴格意義上,該片算是那種“未完成的作品”,最終強行公映。

比較諷刺的是,原本該片是為了給《泰坦尼克號》讓路才提檔的,結果後者也因為製作沒有完成而沒趕上9月檔期,最終去到了同年12月,並開啟了連續15周登頂票房榜的表演。

假如早知道這個情況,《黑洞表面》按照原定10月檔期公映,有充足的時間拍攝和製作,電影效果估計會更好一些。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但現實沒有“如果”,而該片波折的命運並未結束。

慘淡收場無以為繼

《黑洞表面》原本是派拉蒙比較重視的科幻恐怖片,從電影6000萬美元的預算就可以看出。這個成本對於R級電影來說,在1997年屬於中上等了,與《異形4》持平,僅次於同年《空中監獄》《空軍一號》(這倆都是7000萬多)這些動作片。

可惜電影8月15日公映,在同期競爭對手僅為史泰龍的《警察帝國》的情況下,依然毫無波瀾,首周票房1300萬,僅列當周第四位,讓片方大失所望。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媒體和影評人評價不再多提,多家媒體都認為該片雖然“太空《閃靈》”的角度清奇,但虎頭蛇尾,未兌現“應有的核心”。

考慮到電影未拍完就匆匆上映的事實,這樣的評價還算客觀。

但最慘的是觀眾口碑,《黑洞表面》是少見的觀眾口碑比影評人口碑還要低的商業片。

該片選擇了“飢餓營銷”的方式,因為片方認為電影正片中“飛船具有意識”是最大的噱頭,一定不能劇透,所以電影從預告片到宣傳手段,都藏住了這個梗,並暗指該片是一部“異形類”外星怪物類恐怖片。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結果這樣的營銷手段,卻電影票房慘敗的推手之一。

普通觀眾搞不懂你這部電影在講什麼內容,有點故弄玄虛,沒啥興趣;而衝著外星怪物的觀眾最後發現自己被忽悠了,也不會滿意。所以該片公映之後,觀眾口碑僅為“D+”。

PS,後來該片在科幻迷的助攻下,這部標新立異的作品,口碑還是上去了一些,如今在爛番茄上,觀眾評價來到了61分(C-)。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最終該片的北美票房僅為2600萬,全球累計票房為4200萬,連成本線都不到。

對於這個成績,導演保羅·安德森自然一肚子委屈,因為這是一部“未完成就公映的作品”,事後還被刪了那麼多內容,顯然無法代表這部作品以及創作者的真實意圖。(您要不來內地電影行業試試?)

所以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導演剪輯版。

《黑洞表面》票房砸鍋,不過電影在科幻和恐怖片粉絲裡還是掀起了一定的波瀾。所以該片在後來的DVD市場上,也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有了影碟市場的鼓勵,導演找到派拉蒙,與高層商討,希望把之前沒來得及剪輯和製作完成的素材重新搞一下,發行導演剪輯版的DVD,但卻得到了一個令人失望的訊息——

電影的素材和膠片,已經被完全銷燬了。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究竟是由於商業失敗,被片方洩憤式的銷燬,還是疏於管理,被當做垃圾丟掉了,派拉蒙並沒有透露原因。但無論如何,《黑洞表面》傳說中的“完整版”,已經不存在了。

但是,還記得試映時嚇暈觀眾的那個130分鐘版本嘛?電影素材雖然被毀,但當時放映的這盤複製還在哦!該複製被壓縮成VHS錄影帶格式,至今儲存在電影的製片人手中。

可惜這盤錄影帶是無法面世的,不是那些殘酷的鏡頭的原因。

前文也說了,130版本身就是粗剪,特效、混音都沒做完,由於原始素材已經沒了,這些未完的部分也不可能完成了,就是成了一個“孤版錄影帶”。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導演和製片人商議之後,決定讓這個版本也別往外流了,就在自己手裡當個“紀念品”吧。

後來的他們

由於種種原因,野心勃勃的《黑洞表面》火爆未遂,讓導演保羅·安德森好不鬱悶。

平心而論,這位依靠改編電子遊戲而打入好萊塢導演,有個“大片夢”,但孃胎裡自帶的B級片習性,讓他隨後的作品,總是“大不起來”,無論拍什麼題材,成本多少,都有濃濃的非主流感覺。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黑洞表面》失敗後,這位不甘心,再度挑戰大製作科幻片,98年的《兵人》,耗資8000萬,並搭建了華納有史以來最大的外景地,最終票房是辣眼睛的1400萬,當時媒體評價該片為“第二個《未來水世界》”……

連砸兩部大片之後,保羅·安德森心灰意冷,只能迴歸自己最擅長的“電玩”領域。2002年的《生化危機》在遊戲迷和影迷之間譭譽參半,好在成績還不錯。

他本該沿著自己最擅長的路線一路走下去,“可惜”他在拍攝《生化危機》的時候,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米拉·喬沃維奇。

然後這位的心思就不在拍電影上了,以後的大部分作品,包括《生化危機》全系列,都以捧老婆為主,使得他也從電玩導演,一路晉升為好萊塢著名的“媳婦迷”。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對了,這位還有個外號叫“大片殺手”,因為保羅·安德森依然有著念念不忘的大片夢,在2010年前後,他還導演了兩部投資近億的大製作電影,分別是《龐貝末日》和《三個火槍手》,這倆片的票房分別是2300萬和2000萬……

這意味著他導演的電影成本只要超過8000萬,其票房基本會穩定在2000左右,也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新世紀之後,保羅·安德森最成功的作品除了《生化危機》,就屬於《異形大戰鐵血戰士》了,該片耗資7500萬,全球拿下了1。7億票房(其中北美8000萬),成績不算突出,但創造的IP價值和周邊利潤豐富。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其實個人認為,在2008年他導演了傑森斯坦森主演的《死亡飛車》,是最能體現他風格的作品——

髒科幻風格、充斥廢金屬、電子樂的B級片,可惜這部耗資6500萬的電影,北美最終票房僅為3600萬(全球7200萬)。

也就是說,保羅·安德森自從1995年出道以來,他導演的電影,只要不是改編自電子遊戲的,就全部血虧,電玩導演“當之無愧”。

PS,但保羅·安德森所擅長的B級科幻風,也很“中”科幻迷的口味,比如2009年,他編劇並監製了一部電影叫做《深空失憶》,成為很多科幻迷的至愛。雖然他不是導演,但該片的邪祟指數也不亞於《黑洞表面》,尤其二者的視覺風格也很像(比如十字架窗戶)。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而《黑洞表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標新立異“太空恐懼”也被越來越多的提及。

★比如洛夫克拉夫特所構建的《克蘇魯神話》,不少粉絲認為,《黑洞表面》是最能體現愛手藝所貫徹的“宇宙恐懼”的作品之一,二者的共同點——看完之後san值狂掉。

★此外還有著名恐怖遊戲《死亡空間》,其製作者曾明確表示,《黑洞表面》是該遊戲的靈感來源之一。

★當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黑洞表面》與《戰錘40K》的互相成全了,其中“宇宙之外的混沌無序空間”成為二者交集的物件。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戰錘40K》,一款首發於1987年的太空歌劇類戰棋遊戲,當時就提出了一個所謂亞空間惡魔的概念。

“在宇宙誕生之初,亞空間還很平靜,但隨著物質宇宙中生命的繁盛以及靈能的使用,亞空間也漸漸變得危險而莫測。其中的最強者是四位邪神:戰爭之神恐虐、篡改之神奸奇、瘟疫之神納垢、腐化之神色孽。這四位惡魔代表了絕對的混亂與邪惡。他們能輕易地影響進入亞空間中的生命的心智,令其陷入自相殘殺的瘋狂之中。”

《黑洞表面》的編劇艾斯納曾經明確表示,劇本的靈感就是受到了《戰錘40K》的啟發。而隨著電影的問世,不單單是亞空間的概念,片中的哥特風格,宗教氛圍,也與《戰錘40K》的格調一致。

所以,《戰錘40K》的粉絲,也把《黑洞表面》認定是非官方前傳——是“新領域號”發現並打開了亞空間。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彩蛋1:錯誤的譯名

電影的片名很多,早期VCD時代,該片最為常見的是譯名是港譯《異煞》,大機率是想突出該片是《異形》和《天煞》(《獨立日》)的結合體。

而我小時候接觸的碟片,該片的名字叫做《撕裂地平線》,這是臺譯,由於先入為主的原因,俺更喜歡這個片名。

如今《黑洞表面》是DVD時代的譯名,但這個譯名是錯的,因為把譯者把片中的蟲洞當成了黑洞,且該片的英文片名“Event Horizon”也是天文學術語“事件視界”——黑洞周圍的便是事件視界。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這個概念大致是,在非常巨大的引力影響下,黑洞附近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使得任何光線皆不可能從事件視界內部逃脫。

英文片名也是雙關語,代表了“新領域號(horizon)事件”,引申為“所有人也無法從這艘船上逃脫”,所以《黑洞表面》這個譯名算是美麗的誤會吧。

又因為horizon是“地平線”的意思,所以《撕裂地平線》這個片名的含義,直接劇透了結尾——“新領域號”被炸成了兩段。

彩蛋2:被刪除的場面

說下電影正片較完整版究竟少了哪些內容吧。

這些內容來自於DVD裡附帶的刪減片段、電影的劇本(該片劇本早已公示,英文好的朋友搜著去看一下)、導演在漫展上親自闡述劇本之外的拍攝內容,這裡進行歸納。

★威爾博士登上俠侶號

這是DVD附贈的刪減片段,海軍上將召見威爾博士,讓他確認救援訊號的波段是不是新領域號發出來的。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確認之後,威爾表達了自己要一塊去的意願,一方面由於自己是飛船的設計師,另一方面是為了挽回自己的聲譽,大概飛船失蹤也讓他遭受不少非議

這段解釋了威爾博士為什麼會跟著救援隊一同前往的原因。

★第一次幻覺

救援隊登上新領域號探索的大段內容被刪除。其中包括彼得絲在醫療室裡看到了滿屋子血液結晶,米勒船長看到面前一顆漂浮的牙齒。

然後正片接入,賈斯汀第一次接觸核心,然後被吸入黑洞。核心發出了引力波,引起一連串爆炸,之後就是電影中沒有的情節: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登上新領域號上的船員都出現了幻覺,彼得絲看到了自己死去的兒子,還去擁抱了對方,結果發現“兒子”是那具漂浮的屍體;米勒船長在無線電裡聽到了死去隊員的呼喚“不要離開我”,並在爆炸中看到了一個渾身著火的人在指責他。

此時在俠侶號上的舒泰克發現了新領域號的生命讀數激增,引力波之後,讀數又恢復到正常水平。

這段情節代表了新領域號的甦醒——被吵醒之後的起床氣,發出了一聲咆哮,然後開始“幹活”。正片裡把這段幻覺內容刪除了。

★科學+神學

救援隊在檢查新領域號航行日誌時,發現船上的所有時間都停在了2034年,也就是7年前,飛船失蹤的那一刻。

這時候威爾博士給大夥解釋原理,包括引力效應、時間流逝等,說了一大堆科學術語,但看到大家都一頭霧水,不得不換了一種方式,類似於開場不久後他給船員們用雜誌穿孔解釋蟲洞。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不過這次他用了宗教的術語,他把飛船比作了“拉撒路”,死而復生。當他復活之後,死去的那段時間不計入他的年齡中。

這段對話,也代表了科學到神學的過度。

★血海中的人臉

那段致敬《閃靈》血海的片段,原劇本里顯示,當血液充滿生命維持系統之後,玻璃窗裡浮現出一張血肉模糊的臉,是器皿裡的那個“人”從內部打碎了玻璃窗。大概是這段很難展示,所以乾脆就沒拍。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

再就是一些的刪減內容,主要是角色前史——包括米勒船長和舒泰克之間的曖昧關係;賈斯汀的身世,解釋了他為何被核心“召喚”從而被吸入其中;威爾博士妻子自殺的動機……

PS。從劇本上來看,舒泰克的戲份應該是第一女主角,可惜正片裡被刪成路人甲。

當然,還有大段殘酷場景被刪除了,要知道公映版比完整版少了足足35分鐘。

★備選結尾

該片的結尾是備選的第二結局,原劇本里,結局是倖存者被再次趕來的救援隊救下之後,舒泰克聽到了新領域號深處,包括米勒船長、威爾博士等人死去的船員一直在呼喊她的名字,把她嚇得夠嗆。

公映版結局則強調了視覺衝擊了,以及緩緩關上的艙門,個人感覺比原版好。

曾嚇暈觀眾的科幻恐怖片,我們看不到完整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