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大醉俠》貴為香港電影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當年卻差點被邵逸夫的一念之差給毀了。

胡金銓拍完《大醉俠》,剪了一個樣片交給邵逸夫審片,可邵逸夫看完後卻計劃一把火毀了膠片。

在他看來《大醉俠》不具備娛樂性,與以往邵氏的武俠片大相徑庭,肯定是部爛片,不值得留存於世。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若是強行上映會有損邵氏的口碑。

因為邵氏一直追求的是“邵氏出品,必是佳品”,就算賠錢,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當時還在邵氏的鄒文懷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大醉俠》有很強的藝術性,可以留下來試一試。

懂人情世故又會說話的鄒文懷勸住了邵逸夫,讓《大醉俠》在韓國試水,誰知石破天驚,票房異常火爆。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這種盛況令邵逸夫為《大醉俠》重新包裝,安排在香港上映。

票房水漲船高達到了79萬,這個數字雖然看起來略顯寒酸,但在當年可是進入了年度票房榜前十。

畢竟到了下一年邵氏才出現了第一部百萬票房的電影《獨臂刀》,才有了新派武俠的另一位大師張徹。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胡金銓藉由《大醉俠》一舉成名。

讓武俠片從之前的插科打諢的爆米花片晉升為藝術片,為新派武俠的流行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片中古樸的佈景讓《大醉俠》看起來就像是古代的故事,這是因為胡金銓始終站在古代人的立場去講古代的故事。

再加上其中美輪美奐,極具氣韻的構圖,讓中國山水畫的詩情畫意和筆墨情趣融進了每一個畫面中,《大醉俠》儼然成了藝術品。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這也是胡金銓的武俠片難以被後來者的武俠片超越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為像徐克們的武俠片從來都是披著武俠的外衣講一個現代的故事,視角出發點一直都是現代人的思想。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除此之外,《大醉俠》還一改邵氏武俠片單調鏡頭的毛病。

以往的邵氏片基本就是全景和近景兩個鏡頭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邵氏經典推拉鏡頭,攝影機對他們來說只是記錄故事的工具。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而胡金銓在《大醉俠》中讓攝影機參與敘事,有了以往邵氏電影中少見的鏡頭語言。

如金燕子受傷後出現了恍惚的狀況,如果在以前的邵氏電影中,基本就是一個固定鏡頭,讓演員在鏡頭前表演昏迷。

但胡金銓卻沒有這麼呆板,他先讓鄭佩佩表現出虛弱的樣子,然後鏡頭轉向天空,開始旋轉攝影機,這樣一來,觀眾看到這組鏡頭之後就會有暈眩的感覺,從而感同身受。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這樣的鏡頭語言還有一處。

金燕子昏迷後,醉俠將她救下,帶回自己的小院治傷,但金燕子誤以為他不懷好意,準備獨自一人逃走。

當她望向遠處時,鏡頭時遠時近,虛虛實實,當她看向湖面時,湖面由渾濁變清,湖底的蓮花也盛開了,即使觀眾看不到演員的表演,也能透過這些幻覺與重影知曉角色身負重任。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這就是視聽語言的作用。

可以讓不怎麼懂表演的新人在電影中完成表演,擴充套件了電影和演員的無限可能性。

鄭佩佩也是得益於胡金銓嫻熟的技法掩蓋了她彼時比較稚嫩的演技,從而一炮而紅。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在剪輯方面,《大醉俠》也具有開創性。

多個短鏡頭拼接,蒙太奇剪輯都讓片中的動作變得快速凌厲,觀賞性上了一個檔次。

在以前邵氏的武俠片中,演員大都是真刀真槍的對打,動作也是套招,一板一眼,一招一式。

所以那時候的鏡頭大都是固定的長鏡頭,而且演員必須要有武術底子,這使得武打動作看起來特別緩慢且笨拙,還容易受傷。

但胡金銓在《大醉俠》中藉助快速剪輯讓不懂功夫的演員都能表現的武功蓋世,還讓地板流的功夫變成飛天流,催生了武術指導這一行當的專業化。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金燕子在客棧與匪賊的對決,有多處透過剪輯表現高超武功的片段,如金燕子將銅錢玩出了花樣,僅用雙刃劍就把一眾匪徒打得橫七豎八。

其實鄭佩佩並不懂功夫,但是胡金銓讓她先在一個鏡頭中揮舞一番,之後停機再拍其他群眾演員的反應,最後把這兩個鏡頭組合在一起就產生了金燕子武術非凡的效果。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還有金燕子在破廟跟匪賊的交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燕子寡不敵眾,躍牆遁走,當時的威亞技術並不完善,不能透過長鏡頭直接讓演員飛天入地。

但胡金銓自有辦法,用細節突顯動作,拍角色腳部蹬牆的特寫,再拍演員站在牆頭的鏡頭,兩組鏡頭剪輯在一起,輕功便可以躍然於銀幕。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這種創新不僅讓演員的戲路變寬,還讓動作設計變得好看,減少了演員受傷的風險。

同時,也讓龍虎武師的身份開始轉變,由一招一式的硬橋硬馬轉向更加漂亮、有型、安全的動作指導,香港動作片走向了另一個階段。

洪金寶就是跟著韓英傑從胡金銓這裡學到了不少電影知識,搖身一變成為武術指導,進而走向導演之路。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到了《龍門客棧》《俠女》裡,胡金銓的剪輯方法愈發成熟。

後來的袁和平、成龍的功夫喜劇都借鑑了許多胡金銓電影中的剪輯方式,許鞍華、徐克也是師從胡金銓,在他的剪輯房學習剪輯技巧,運用到他們的電影中。

胡金銓自己也從《大醉俠》開始逐漸成為具有作者性的電影大師,他的電影美學在此刻已有雛形,戲曲、空間、韻味,文學性、繪畫性都在《大醉俠》裡有所呈現。

幸好沒被一把火燒掉,讓《大醉俠》成了新派武俠的開山之作

可惜的是邵氏掌舵人的思維依舊是工廠模式,《大醉俠》給邵逸夫賺了錢,他還是對胡金銓不滿意。

因為胡金銓拍《大醉俠》的工期長,佔用了攝影棚,無法讓其他片順利拍攝,邵逸夫要的是流水線的產品,可胡金銓無法滿足,兩人不歡而散。

隨後的道路證明了兩個人都沒有錯,電影需要胡金銓這樣的大師,也需要邵逸夫這樣的商人思維,只是現在中國電影的路走偏了,只剩下了商業,失去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