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我淚目了

生命裡

透過40多位臨終者的故事

它在聚焦個人溫暖故事的同時

也是一堂給全社會上的“告別課”。

關 於

簡 介

看完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我淚目了

這是一部極具震撼力、感人力量和思考性的紀錄片,而紀錄片的開頭的問題就是:人,應該怎樣離開這個世界。

上海臨汾社群服務中心,有一個舒緩療護區,收治的主要都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時間大多不超過3個月,這裡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站。

片中人物的共同點是“知道自己即將死去,這是他們最後的寶貴時光”。

關 於

內 容

看完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我淚目了

這部紀錄片一共三集,分別是《記得》、《陪伴》和《心願》。每一集都講述了2-3個臨終病人,將直面死亡的問題直接推到我們的眼前。

01

有一位病人提前讓家屬拿來了自己年輕時的照片,從中選擇一張滿意的照片作為自己的遺像,還讓兒女帶來了假髮,說要走時戴上。在外人看來這多少有些殘酷,她卻把這一切看得很淡。

02

片中有一位上外的外語老教授,彌留之際,孩子不在身邊,已經瘦骨嶙峋,因為家人護理不當,三天前還能說出話,入院時已經說不出話了。兩三個小時如果不幫助他翻身,就會生褥瘡。護士們幫他清洗了身子,他的指甲縫裡都是大便,洗完之後盆裡的清水已變得汙濁。誰能將這樣一位大小便失禁的狼狽老人和一名大學教授聯絡在一起。

03

有一位叫陳曉軍的病人,在來到服務中心後的第二十五天離世。癌症晚期,但他卻想下床走路,再多鍛鍊,可能可以多活兩年,親眼看著自己三十多歲的女兒結婚。但醫生告訴他無法站立時,他的眼睛中的光好像瞬間熄滅了。

她的女兒經常過來照顧他,為他洗臉、刮鬍子。但在女兒走後,他在病房哭了。

04

另一位老人,胃癌晚期,喜歡吹葫蘆絲。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提前說明“不做任何積極治療,死後也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不要墓地、可以海葬。”因為他“不想沒有生存質量地活著。”可是,正如護士所說,她見過太多被送進來的病人,他們活得很辛苦。因為更多時候,他們不是在為自己活,是在為家屬親人活。

關 於

觀 後 感

看完這部B站9.9分的紀錄片,我淚目了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關注開始、新生、開幕;而不太關心甚至不願去思考結束、離去、落幕。

但真實的世界卻不是這樣,始與終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沒有落幕的戲劇是不完整的,沒有尾聲人生當然也是不圓滿的。

生命就是這樣,曾經朝氣蓬勃,風華正茂,而今風燭殘年,老態龍鍾。沒有人能夠違背自然規律。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當下每一天的生活,也可以直面自己人生最後的旅程。

關 於

我和爺爺

爺爺臨終前的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他身邊,給他剪剪指甲,早上起來給他端水刷牙洗臉,喂他吃飯。

白天坐在他旁邊,或是彈吉他給他聽,或是抓著他的手教他隨意的撥動琴絃,看著他那在這飽經風霜的臉上漸漸綻開一叢笑,我也開心的笑了。

晚上給他洗腳穿鞋子,一起坐在爐火旁烤火。他極少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我們。偶爾會問些問題,之後又一個人陷入了沉思。又或者要吃什麼零食、喝水,才會又喚我們的名字。

讓我想起了爺爺,還經常夢到他,醒來之後發現枕頭都溼了大半。

有一次彈古箏彈著彈著也想到他,然後不能自己,直到古箏上滴了淚水才意識到。

可惜沒能讓他看到我彈古箏的樣子;沒能讓他看到我將來有自己的家;沒能讓他看到我會乖乖聽話每年回去看他(有一年在學校的時候打寒假工就晚回去了個把星期,打電話給爺爺,他說你是不是不要我了?為什麼還不回來。當時就淚奔,直接收拾東西回家了)……

這應該就是所謂的人生吧。

1

END

1

☝☝

有些人表面上可愛

背地裡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