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水產養殖中,南美白對蝦養殖業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的產業。高風險的主要原因是養殖對蝦容易發病,而一旦發病也很難治好,給許多蝦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南美白對蝦的常發疾病中,肝胰腺病變是困擾養殖戶最大的問題。

對蝦肝胰臟如何脆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養殖環境的惡化

目前中國農業廢水已經超過了工業廢水,這意味著整體農業,當然包括養殖業,在發展過程中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而且,中國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

2、養殖密度的增大

養殖密度的增大,配合飼料的廣泛使用,忽視或片面取代養殖過程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對蝦和水體的積極作用。正是由於諸多客觀原因的存在,所以保肝護肝已經成為貫穿整個養殖全程的常規議題。

胰腺是南美白對蝦除了甲殼以外最大的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對蝦的肝胰腺受損,輕則引起生長緩慢,大小不均;重則引起對蝦死亡,甚至大量死亡全軍覆沒。那麼,應當如何防治對蝦肝胰腺疾病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對蝦肝胰腺的形態結構、發育過程和病變過程之後再做闡述。

一、對蝦肝胰腺的形態結構:

肝胰腺(髒),又稱中腸腺,是主要的消化腺,對蝦的肝胰臟已癒合成塊,位於頭胸部中後區、心臟前方腹面,黃褐色,包圍幽門胃和中腸的前部。肝管1對,從幽門胃與中腸交界處的腹面進入消化道。

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南美白對蝦內部結構圖

二、對蝦肝胰腺的發育過程:

肝胰腺的正常生長髮育從投放蝦苗開始,苗期蛻殼頻繁,隨著蝦苗蛻殼成長,肝胰腺也隨著機體的增長而逐漸生長轉變和完善。

1—2cm蝦苗:蝦苗從苗場進入池塘後,餌料營養構成發生變化,肝臟顏色也發生變化。肉眼觀察可見,苗場的蝦苗肝臟顏色偏黑,而池塘裡的蝦苗肝臟顏色偏棕黃色,肝組織不飽滿,輪廓相對清晰,無白膜或很模糊。

2—3cm蝦苗:肝臟顏色呈棕色,肝組織飽滿,輪廓及肝斑紋清晰,白膜可見。

3—5cm蝦苗:肝臟顏色呈棕褐色,肝組織很飽滿,輪廓及肝斑紋清晰,白膜明顯位於棕褐色下方。

三、肝胰臟功能

南美白對蝦屬於分類比較低等的節肢動物門的無脊椎動物,肝胰臟的功能比脊椎的肝胰臟功能要多但不強。南美白對蝦的肝胰臟主要有五種功能:

1、分泌與消化:分泌蛋白酶、澱粉酶和脂肪酶等多種消化酶,透過肝管進入腸道與餌料混合起到消化作用。

2、貯存與合成:貯存脂肪、糖原、微量元素及合成的自身所需蛋白質等營養物。

3、解毒與排毒:分泌溶酶體吞噬有毒有害物質或致病原並透過肝管腔排入腸道後隨糞便排出體外。

4、造血與免疫:生成血細胞,隨血液迴圈發揮吞噬、包裹和結節等非特疫性免疫功能。

5、其它功能:影響排洩、蛻皮、色素分泌及離子轉動等。

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南美白對蝦

四、對蝦肝胰腺的病變過程:

1、肝臟病變表現:

肝臟病變的過程可以透過肉眼觀察,在顏色上通常表現為:棕褐色(正常)→淺紅色或深紅色(初期,表現為腫大)→稍微發白(中期、開始萎縮)→完全變白(後期,表現為糜爛)。

2、肝胰臟病變的顏色變化:

肝臟發紅:肝臟負擔加重,或肝臟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入侵,炎症;

肝臟發黃:消化功能異常,營養物質代謝不徹底;

肝臟發白:肝臟感染細菌或中毒後,能量代謝紊亂,肝糖元、蛋白質耗盡;

肝臟發黑:藥物殘留或理化指標引起解毒肝分泌細胞壞死;

肝萎縮:綜合因素表現

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南美白對蝦

五、五大元兇!引起對蝦肝胰腺病變,吃料減慢

1、細菌病與病毒病

有病的蝦吃料肯定慢,腸炎、白便都屬於細菌病,當然白便不一定是細菌病,也可能是肝臟受損,如得過氣泡病、肝臟中毒等都可以引起白便。

2、寄生蟲病

蝦的寄生蟲主要有三種:纖毛蟲、孢子蟲、甲殼類原蟲。纖毛蟲與甲殼類原蟲都是寄生在蝦的體表、附肢及鰓上,造成對蝦吃料減慢。

孢子蟲主要是寄生在蝦的肌肉裡,肉眼看,蝦的後半身肌肉一直都是發白的(短暫發白是不能診斷),這寄生蟲很少見,也很難根治,建議拌驅蟲藥。

3、氣泡病

發生氣泡病後繼發細菌病的情況十分嚴重,此病重在預防。

4、缺氧

缺氧一般在中後期較容易出現,早期剛放苗時,養殖戶沒注意開增氧機也會出現缺氧浮頭的現象。一般缺氧後蝦軟殼,殼脫後硬不了。輕度缺氧是步足關節處及眼睛發紅。

5、肝臟問題

肝臟是蝦的最主要的器官,集解毒、消化、儲存營養、代謝於一體的器官,只要稍微有病變損傷,蝦的吃料情況就會慢下來,建議養殖朋友在養殖過程中,從上料臺到60天之間都要間隔的進行護肝,有助消化護肝,助發育護肝、助解毒護肝。

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對蝦蝦塘

六、為什麼對蝦肝胰腺病變引起對蝦吃料減慢

1、消化吸收功能及功能缺失:

食物進入消化道在胃中和中腸,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蛋白質類的食物分解為各種氨基酸,再經過中腸吸收進入血液和肝細胞交換合成機體組織蛋白質,為對蝦各組織器官提供蛋白質細胞,促使蝦體生長。

在養殖過程中,如果對蝦攝食的食物蛋白質含量不夠,長期營養缺失,使合成積累的蛋白質無法滿足生長需求,蝦會慢慢變瘦,消耗肝臟貯存的物質,使肝臟的肝細胞和組織發生病變,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2、免疫解毒功能缺失:

隨著養殖進行,對蝦因各種原因攝食了池塘內的藻毒素、殘餌和感染的病蝦,以及長期內服過多的抗生素、中草藥等。當這些有毒成分進入消化道內和肝胰臟內,把部分有毒成分吸收,一些無法分解的有毒成分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部分殘留在肝臟組織中。久而久之,造成肝損傷,影響功能細胞的正常消化吸收,貯存營養物質。

七、肝胰腺疾病的防治

一、預防

1、減輕消化壓力

選擇優質飼料並控制投餵量;加料一般每隔2-3天才加一次,每次加10%左右。減輕對蝦的消化壓力。在投餵量控制這塊,可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法,但總體的原則是“加料要緩,減料要狠”。即使蝦子吃料速度非常要,也不要盲目增加投餵量,而在遇到惡劣天氣是,要適當減料甚至停料。

2、定期護肝

由於肝胰臟承擔了物質代謝和解毒的功能,因此,飼料及環境中的毒素很容易造成肝胰臟的損傷。因此,建議蝦子上罾開始,定期使用護肝產品,如中草藥“漁樂健”、“轉肝靈”、“肝寧”、“黃連康”等和“酶益添”、“複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長素”等。中草藥具有抑菌消炎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雙重功效,同時副作用小。而複合維生素可以增強對蝦免疫力和解毒功能,同時促進蝦子對礦物元素的吸收。實踐證明,透過潑水和內服同時進行,調肝的效果最有保證。

3、合理用藥。

儘量少用毒副作用較大的消毒劑及減少使用次數,不用重金屬類的殺蟲劑,主要是透過增氧與育藻來改善水環境,破壞病原生物的生長環境,競爭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達到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養對蝦就是養“肝胰腺”,對於對蝦肝胰腺您瞭解多少?

二、肝胰臟病變的處理建議

肝胰臟病變主要是因為投餵量過大,養殖水質和底質的惡化,環境中的毒素以及病原菌感染,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透過改善環境條件,養護肝胰臟,控制投餵量,使用抗菌素進行殺菌,抑菌等角度入手。處理建議如下:

減料內服,可以使用“諾立康”、“血立止”,一般不建議使用對肝胰臟影響較大的抗菌素(如鹽酸多西環素,磺胺類等),配合清熱解毒,護肝的中草藥(如“漁樂健”、“魚肝寧”,“肝寧”,“黃連康”等)以及“複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長素”一起使用,連續使用3-5天。

可以外用“鉑立康溶液”(每瓶2-4畝)+“漁樂健”(每畝米1-2包),兌水之後全池潑灑,連用2次,殺滅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如果池塘底質與水質指標不良,水體中的藻相以有害藻居多,需要及時使用“藻毒分解素”、“底改酵素”進行調節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