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為呼和浩特,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資源儲量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內蒙古每個盟市都有著其獨特的美食,這種美食,已經是一種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特色美食就地取材,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下面就讓小饞與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榜上有名的內蒙特色美食!

1、烤全羊:

蒙古族傳統名菜,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製的佳餚。一般選用草原上膘肥、體重40斤左右的綿羊宰殺後,去毛帶皮腹內加蔥、姜、椒、鹽等佐料整體烤制而成。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2、布里亞特包子:

布里亞特是蒙古族中一個古老的部落。布里亞特蒙古族是跨界而居的民族,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蒙古和中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的部分佈里亞特人陸續遷居到呼倫貝爾草原——博樂,目前生活在呼倫貝爾博樂境內。本民族最有名的食物就是布里亞特包子,這是一種用碎羊肉和圓蔥或者野韭菜做餡,也有不加蔬菜的,燙麵做皮的包子,用料實惠,餡香皮薄,非常好吃。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3、蒙古鍋茶:

對蒙古人來說,奶茶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飲用品,而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蒙古鍋茶主要先用傳統方法將奶茶熬好,然後加入風乾肉、乳酪、奶皮子等在鍋中邊吃邊煮。吃的時候將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黃油混在一起。越往後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軟,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時候再配上蒙古果子、牛排、雞蛋等那就更顯正宗了。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4、手扒肉:

呼倫貝爾草原遊牧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也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食品。手把肉一般即指羊肉,吃法獨特,並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食。 到草原遊玩,除了策馬揚鞭之外,品嚐手扒羊肉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專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到了草原。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5、奶皮子:

把鮮牛奶倒入鍋中微火慢熬,待其表面凝結一層臘狀脂肪,用筷子挑起掛在通風處晾乾,即為奶皮子。做法與製作腐竹相似。奶皮子屬奶食中精品。味道純香、營養豐富。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6、

涼拌蹄黃:

駱駝之鄉阿拉善特色,蹄黃即駱駝掌心鵝卵大小的兩塊纖維組織,因其是駱駝身上最活動的組織,肉質異常細膩而富有彈性,似筋而比筋柔軟,似駝峰而較駝峰更富纖維組織,以其製作的涼拌蹄黃清脆可口,滑爽鮮嫩,是不可多得烹飪上品。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7、

涮羊肉:

起源於元代。內蒙古涮羊肉多選用大尾綿羊的外脊、後腿、羊尾等部位,切成薄片,放在火鍋沸湯中輕涮;再取備好的麻醬、腐乳、韭菜花、蔥花、薑絲、蝦油等作佐料,肉片鮮嫩可口,不羶不膩,邊涮邊吃。不過現在流行的是以包頭“小肥羊”為代表不沾小料的新吃法。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8、牛肉乾:

風乾牛肉又稱“牛肉乾”,內蒙古大草原,是天然的草牧場。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民族牧民有世代涼曬牛肉乾的生活習慣;牛肉味十足,肉質原汁原味,口感麻麻的,微辣。很有嚼勁,是可以讓你口水流不停的美味零食哦!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9、血腸:

是從古代帝王及族長祭祀所用祭品演變而來。宰豬(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羊)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料後灌腸,紮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熱食用,或作酸菜時血腸白肉同時放入,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10、炒米:

蒙古語稱“蒙古勒巴達”,意為“蒙古米”。炒米是將糜子用水浸泡後,經蒸、炒、碾等工序,加工製成的熟米粒。炒米易於儲存,便於攜帶,食法簡單,營養豐富,是遊牧民族放牧時的最佳“快餐”,是蒙古人最喜歡的糧食。

中華美食林之中國乳都,內蒙古特色美食之我薦!

好了,今天小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您對小饞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點贊,轉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