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大多數經典美食的背後都有一個成就它的故事。有些,是出於人們對某種味道的執著而反覆嘗試創新的結果。還有一些,竟然只是出於一場美麗的“意外”,誤打誤撞出讓人讚不絕口的美味,大受歡迎的新味道也讓這場“意外”永久的儲存下來……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漢朝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是個傳奇人物,什麼都不缺卻整日幻想怎樣能長生不老,於是四面召募方家術士,匯聚於八公山上日夜煉丹,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後來,丹沒煉成,卻偶然以石膏點豆漿,形成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耗油

“李錦記”品牌的創始人李錦裳,幼年喪父,與母親蔡氏相依為命,背井離鄉,到盛產生蠔的珠海南水定居,賣煮蠔為生。有一次,李錦裳與往常一樣生火煮蠔,卻因忙碌別的事出門忘記照看,待他回來一看,發現厚厚的一層棕褐色濃稠汁沉於鍋底,香味撲鼻,於是他便取了一點品嚐,頓覺美味無比。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李錦裳靈機一動,便專門熬製這一新口味的調味品出售,並於1888年正式成立李錦記蠔油莊。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冰糖

相傳清康熙年間,有一個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內江的一個大糖坊主家的丫環。有一次,她趁主人不在舀了一碗糖漿正準備喝的時候,主人來了,扶桑連忙把糖漿倒進豬油罐,將它藏進柴堆裡,又在上邊放些穀糠掩蓋住。過了幾天,當扶桑捧出豬油罐時,罐裡卻長滿了許多水晶般的東西,敲碎入口,堅脆而純甜,味道勝過白糖,扶桑把這一奇怪現象講了出去,許多人如法炮製,製出了糖似冰,味如蜜的冰糖。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伊麵

相傳清朝年間,曾任惠州知府及揚州太守等官的書法名家伊秉綬在位於寧化的家中宴客,廚師誤將煮熟的雞蛋麵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讚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 由於伊麵與現代的泡麵有相似之處,所以又被喻為泡麵的鼻祖。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鍋蓋面

鎮江鍋蓋面又叫“夥面“,是鎮江有名的風味小吃,著名的“鎮江三怪”之一。關於鍋蓋面的來歷也有不少個版本,其中最為生動的一個是說,乾隆皇帝首次微服下江南,要嚐嚐鎮江最有名的張嫂子夥面(麵條為“跳面”,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上下顛跳,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這種麵條有孔,滷汁易入味,有嚼勁兒)。可此時店裡的面還沒有跳好,張嫂十分心急,卻忙中出錯,將湯罐的小蓋子掉到了湯鍋裡,這樣煮出的麵條卻格外好吃,連乾隆皇帝也大加讚美。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可此時店裡的面還沒有跳好,張嫂十分心急,卻忙中出錯,將湯罐的小蓋子掉到了湯鍋裡,這樣煮出的麵條卻格外好吃,連乾隆皇帝也大加讚美。鍋蓋面看似神奇,其實原理在於用小鍋蓋放在大鍋裡煮,四周透氣,這樣下出的面不容易爛,有筋道,味道更佳。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臭鱖魚

二百多年前,沿江貴池一帶,魚販用木桶將鱖魚裝運到歙縣,為了防止日久變質,販子給魚抹上一層食鹽,誰知抵達歙縣,鱖魚已經發出怪味,他們捨不得扔掉,洗淨後自己燒著吃,竟是無比的美味,於是,大家都來仿照燒製臭鱖魚吃。

原來一直不理解“鍋蓋面”名字的由來,這下終於懂了……

這麼看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美食的發明家,你也曾誤打誤撞出什麼新口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