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舌叫賺頭,牛舌叫撩青,美食別稱還有哪些?

豬舌叫賺頭,牛舌叫撩青,美食別稱還有哪些?

汪曾祺《昆明菜》,寫昆明當地人對牛舌頭的別稱,很有意思——

“很多地方賣舌頭都諱言“舌”字,因為“舌”與“蝕”同音。

“無錫陸稿薦賣豬舌改名‘賺頭’。廣東飯館把牛舌叫‘牛脷’,其實本是‘牛利’,只是加了個肉月偏旁,以示這是肉食。

“這都是反‘蝕’之意而用之,討個吉利。

“(昆明)把舌頭叫成‘撩青’,別處沒有聽說過。稍想一下,是有道理的。

“牛吃青草,都是用舌頭撩進嘴裡的。這一別稱很形象,但是太費解了。”

其實,關於舌頭美食的別稱,除了汪曾祺所列賺頭、牛脷、撩青,以及大家常說的“口條”,其實還有一些。

據說,在南昌,人們管舌頭叫“招財”,這一叫法臺灣也有。其來歷,當與上面所說“賺頭”一樣。

豬舌叫賺頭,牛舌叫撩青,美食別稱還有哪些?

說到此,就會想起更註明的那個別稱例子——筷子。

中國古代,筷子是叫“箸”的。

漁民行船最忌諱與“箸”同音的“住”,於是反其道而行之,改“箸”為“筷”,取“快”之美意。

與農耕相比,以漁為業要危險許多,忌諱也便多。許多地方還有這樣的習慣,一條整魚,正面吃完,該吃背面,但人們不說把魚“翻”過來,而說“正”過來。

因為,與忌諱“住”一樣,行船的人也忌諱“翻”。

豬舌叫賺頭,牛舌叫撩青,美食別稱還有哪些?

除了上面顛三倒四說到這些,我還能知道為討口彩而給事物取別名的有——

豬耳,叫順風;

豬肝,就俏菜;

豬頭,叫元寶頭;

雞爪,叫鳳爪;

雞胗,叫雞內金;

羊蛋,叫羊寶;

……

你還知道哪些?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