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山西運城某公司的小武,工作一年多來表現一直不錯,可是最近領導找她談話說,她工作能力可以,但是存在“不合群”的問題,比如不願和同事一起吃午飯等。小武聽後覺得委屈,就辯解說,她在上大學時就喜歡獨處,再說公司員工年齡偏大,自己與她們說不上話兒。同時在心裡嘀咕,我把工作幹好不就得啦,不與人一起吃飯算個什麼問題啊?

可是領導卻不依不饒,對她進行了批評,而且希望她今後務必要改正。小武現在蠻迷惑的,她不知道“合群”有什麼用,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自己“合群”。

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獨處雖然是一種自我淨化的能力,但是過度提倡卻並不可取。在有諸多人鼓動獨處的今天,明智者卻用事實告訴你,合群是極其重要的。要想贏得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就應設法將自己融入群體。否則,如果總是自命清高地存在,就容易悲從中來,甚至自絕於人群之外。

被稱為“史學奇才”的林嘉文,早在16歲時就已經出版了兩本研究歷史的書,頗受一些人的推崇。可令人吃驚的是,他竟於高考前跳樓自殺!他的死因為精神抑鬱。而據其老師與同學反應說,他生前挺不合群的,時常有心無意地對同學嘲笑:你們一個個只會學習,哪裡懂得什麼研究啊!於是自命不凡的他離眾人越來越遠,直至最後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在未來社會里,只有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才能很好地生存與發展下去。“凡事靠自己”的想法並不可靠,自命清高更是給自己下了一個套。在成長之路上,適當獨處是可以的,但不應總將自己隔絕於人群之外,這不利於交流與合作,甚至會成為殺死自己的繩索。

著名的哈佛說:“一個人即便再有才華,但其團隊合作意識比較差,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有大出息,甚至會被淘汰的。”

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哈佛曆來注重培養學員們的合作意識,他們經常讓學員團結起來去做一件事,比如進行課題研究、搬運重物等。他們試圖使學員懂得: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勢必得進行團隊協作。

具有獨立個性者,一旦融入到群體中去,就能更好地提升自我能力。哈佛學員李稻葵認為,“群體式學習”讓他大為受益。

“在哈佛不但要向老師學習,還要向同學學習。美國同學分析、創造能力強,中國同學觀察、理解能力出色,英國學生擅長思維,而法國同學視角獨特,我們在一起學習,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地使自己受益。”

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聰明的人懂得合群,孤傲的人被群體拋棄。要想形成強大的合力,需要將個人融入群體裡,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有助於個人充分發揮出競爭力,也有利於提高群體業績。

要想培養起自己的群體意識,需要多參加些集體活動,在此活動中不要只想著自己需要什麼,而要想到他人需要什麼,以此訓練自己的合作思維。

要學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不必要求對方事事要如自己的意,要學會積極尋找他人的優秀品質,從而更好地取長補短,使團結協作更有利。

遭遇群體成員的排斥時,不必惡言相攻,要學會以“熱”對“冷”。面對各種冷落,要表現出自己的熱情,不時與人打招呼,他人有事時就及時伸出援手,時常與人談心、交流等,力爭用自己的溫情融化他人心中的堅冰,也就能很好地融入到群體中,與人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從而為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小武不和同事一起吃飯被領導“批”: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

合群,是比獨處更重要的能力。此話值得我們一再琢磨與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