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總有一些事物會記住曾發生的一切。

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以前在副刊上,就喜歡周華城文章的風格,一直都誤以為他是我認識的,另外一位湖南作家,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他原來是浙江人。

《陪花再坐一會兒》特別適合在春天讀,有清風拂面,春水微漾的感覺,家鄉的一切,不僅僅出現在他的回憶中,他是帶著兒時的記憶碎片,去重新審視現在的家鄉風貌。

他在序言中寫道:回到三十歲前我努力想要遠離的村莊,會有一百件緩慢的事情,等著我們一起去做,找一個種植馬鈴薯的人喝酒;跟一個守橋的人約好,在晚飯後散步;坐在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秋風起的時候,仔細地聆聽林間板栗落地的聲音,同時數數,從一數到一百,再從一百數到一……

他用詩意的語言,用詩性的情懷,用畫家的審美情緒去描繪,記憶裡遠去的故鄉舊事,目光所及處現在的家鄉新貌。在回憶中鋪陳往事,在往事重現裡蔓延時間沉澱後所帶來的改變。那些貌似無用的事兒,在他的筆下浣花成立體的鄉村田園長卷,變得生動有趣閒適而愜意。

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落花》有詩情;《山色》有畫意;《會飲》言志;《上座》奪趣,他的文章,無論是一粥一菜皆是草木有心;酒茶俯仰之間,無不神清氣爽自有格調在其中,文章辭藻沒有華麗的言調論觸,但時時有留白讓人神思遐想,江南閒淡生活的氣韻和生動,景色宜人美在錯落有致的妙處,似閒庭散步一一道來,在繁瑣紛擾的世間,在文字構築的世界裡用心去體驗~去感受~去悟出。自有片刻清閒熨帖人心。

宋朝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詞:“詩情畫意,只在闌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 一本書的底蘊、內涵、人文,會因人而異,因讀者閱讀的視角而變化,

但好的作者、好的構思、好的視角、好的內容~好的文字,會讓人在春光明媚裡,輕輕地嘆息一聲,想要如臨其境。

《把秧安放進大地》他把土地和農人之間的無盡綣繾,描述的大氣磅礴又蕩氣迴腸。“他從人群裡折返,又回到莊稼中間,用一把年久不必修的鋤頭,這裡挖兩下那裡挖兩下。起先那把鋤頭有些滯,有些冷,漸漸地那把鋤頭開始熱,開始熟,開始柔,開始活,開始行雲流水,開始凌波微步,開始蝴蝶穿花,開始鷂子翻身,開始風擺荷葉開始葉底藏花,開始,風起雲湧,開始長虹掛天。然而最終是以點到為止,以馬踏殘雪收尾。他歇下鋤頭,望向遠處,天邊

的青山一片,抽菸。

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種功夫。

也很少有人知道這是一種,這是一種門派。

我與父親一起,穿過江南的梅雨季節,去田裡插秧。

在我的身後有幾十個人,他們都是從大城市而來,最遠的一個是從一個叫做倫敦的地方來的。來幹什麼,只是為了插秧。

父親抬起頭,在這個煙雨朦朧的清晨,這位稻田大學校長同志面向稻田所有的來賓舉起手來,他的手中有一支青秧。他把這株青秧舉給大家看。然後,他彎下腰身,恭恭敬敬地,把這株秧,穩穩地安放在了大地。

我得承認,看到這兒的時候,我是反覆又看了兩遍才罷手,每一次回望熟悉又陌生的文字,

都無來由的有一種“大地母親”的深厚情感,從胸中激盪著衝向眼眶……

讀到《六間房記》的“稻之谷”,尤其心生嚮往,迫不及待想要去聞聞帶著泥土味的青秧,在稻花香裡折花望田,聽松風看山色,大快朵頤他筆下常山辣味有名小吃,對酒當歌,當浮一大白。

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作家沈書枝說:華城的文字,有一種清遠幽靜的意境,他的文字所描寫的物件,多與鄉下物事有關,童年常伴的草木飲食,農田中的一事一物,也有城市中的日常生活——本身是這樣美好豐富的事物,又以自己平和沖淡的眼與心去體會,呈現出來的,自然是格外悠遠與清新。

生活要在慢下來之後,才能聆聽到風從稻田掠過的聲音,所謂詩繪生活、生活如詩,詩與遠方不在路途的遠近,而在是否用心去追尋,然後發現那些鄉野生活裡的自然與野趣。

《陪花再坐一會兒》自然流暢地將寫作與耕作融入生活,真正做到了快速喧囂的時代裡,主動貼近與體驗,鄉村耕作生活的自然理念。與自然和大地之間發自肺腑的感觸,不光情感細膩更加撼動人心。

散文很多時候,即便是小說高手,也很難真正做到形散神不散,而這本書的作者周華誠,做到十之七八了。

坐田埂上看紅蜻蜓飛舞;找種植馬鈴薯的喝酒;一切都緩慢而美好

作者周華誠,浙江常山人。稻田工作者,作家,獨立出版人,“父親的水稻田”創始人。

出版作品有《春山慢》《尋花帖》《廿四聲》《空山隱》《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素履以往》《草木滋味》《一飯一世界》《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等二十餘種。

部分作品獲三毛散文獎、草原文學獎等獎項。有作品被翻譯為韓文、英文、阿拉伯文等。散文作品入選多種年度選本。策劃主編“雅活書系”“鄉居文叢”“我們的日常之美”等眾多暢銷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