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陷危機 2050年就沒有巧克力了?甜品控怎麼辦

中新網2月4日電 英倫網刊文稱,2050年就沒有巧克力了?最近有多篇文章指出,我們將面臨嚴重的巧克力危機。全球巧克力市值屢創新高,巨大的新興市場不斷湧現,可生產商卻在苦苦掙扎。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們應該擔心嗎?

生產陷危機 2050年就沒有巧克力了?甜品控怎麼辦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30日,法國巴黎,當地舉辦巧克力交易會,各式巧克力擺放在櫃檯上。

文章摘編如下:

全球巧克力市值持續走高,到2025年有望比2015年翻一番。人們認為巧克力有益健康,比如能抗衰老、抗氧化、緩解壓力和調節血壓等等,因而極大地促進了消費。

巧克力的消費大戶是哪裡?一直以來,西歐和北美消耗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巧克力。瑞士是世界上的頭號“甜品控”,2017年人均吃掉了超過8公斤的巧克力。

目前,印度是增長最快的巧克力市場之一,過去幾年間需求量穩步攀升。2016年消耗超過22。8萬噸,較2011年增加50%。印度人愛吃甜食,有些人認為巧克力是健康食品,會毫不猶豫地拿來當零食,巧克力成了人們最喜歡的一種食品。

生產陷危機 2050年就沒有巧克力了?甜品控怎麼辦

當地時間2018年10月30日,法國巴黎,當地舉辦巧克力交易會,各式巧克力擺放在櫃檯上。

巧克力生產陷入危機

然而,巧克力生產商卻在苦苦掙扎。生產巧克力所用的可可樹十分嬌嫩,需要潮溼的熱帶氣候和雨林的遮蔽,能種植的地方很有限。可可樹主要生長於西非國家,全球一半以上的可可出自象牙海岸和迦納兩國。

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預計這些國家的可可耕地將會向高地轉移,以維持最佳生長條件。可用土地面積不足是個難題,目前很多高地不準種植,或者可能不適宜可可生長。

傳染病和其它作物

可可樹的天敵多種多樣,疾病和蟲害是其中兩個,估計每年在全球造成的損失佔總產量的30%至40%。

此前,象牙海岸稱一個10萬公頃的可可種植園感染了可可腫枝病毒,為防止進一步擴散,必須將種植園整體剷除,至少五年後才能在此地再次栽種。

“自然”危害加上價格波動,可可農戶會考慮改種利潤更高、更易栽培的作物。

印尼是世界第三大可可生產國。由於天氣不佳和可可樹老化,自2010年起產量連續下跌。結果,一些農戶改種了玉米、橡膠或棕櫚等其它作物。

真有可持續的巧克力?

大型巧克力生產商都積極參與可持續性發展計劃,如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國際互世(UTZ)和公平貿易(Fairtrade)等。

總部位於美國的瑪氏箭牌糖果(Mars Wrigley Confectionary)憑藉2017年的淨銷售額成為全球糖果製造商的領軍者,公司投入10億美元,幫助培育更耐熱的可可。此外,瑪氏還在2009年成為首家承諾到2020年實現可可100%認證的大型巧克力公司,同行對手好時(Hershey‘s)、費列羅(Ferrero)和瑞士蓮(Lindt)隨後也做出承諾。

億滋國際(Mondelez International)也希望完全採用可持續的可可。2012年啟動的可可生活計劃(Cocoa Life)旨在幫助可可農戶,妙卡(Milka)是集團旗下最新加入該計劃的品牌。

這些都是很大的進步,但供應鏈的主要利益持份者承認,這還不足以讓可可農戶脫貧,這也是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可可大國象牙海岸就是一例。透過國際互世認證的可可農戶,年收入只會增加84至134歐元(99至158美元)——比非認證的農戶高16%左右。

其它制約也在逐漸顯現,比如認證覆蓋的範圍不足。農戶加入合作計劃後才能在認證體系中充分受益。就象牙海岸而言,目前僅有約30%的農戶參加合作計劃。另一個難題是確保整個供應鏈不使用童工,而這基本上無從管控。

非洲當地的可可生產商自有對策,宣佈成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聯盟。他們進一步協調各國間的生產水平和進出口政策,希望對國際可可價格更具影響力。小農戶在全球市場價格震盪中不堪一擊,這樣做可以更好地保護他們。

現在說“巧克力末日”即將來臨也許是誇大其詞,但風險確實存在,我們應該關注。

利好的一面是,巧克力行業的主要利益持份者也在盡力。這是否足以保障巧克力的未來,尚待以後見分曉。(喬瓦納斯塔尼什列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