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一隻的鴨子”,為何還有盈利空間?

烤鴨色澤紅潤,吃起來口感脆爽,如今大街小巷都開了不少烤鴨店。記者在暗訪看到,一家菜場的烤鴨攤點掛著剛剛出爐的烤鴨,各個油光發亮,18元一隻的價格也非常親民。怎麼會這麼便宜?原來,商家使用的是“冷凍鴨子”,每箱60元,每箱20只,一隻“冷凍鴨子”的價格在3元左右。(7月23日《澎湃新聞》)

顏色鮮豔,口感不錯,價格確十分便宜,一隻烤鴨才18元。三口之家要想享受美味,只需要來半隻就夠了,也就是9元錢,這比吃青菜都便宜。市民不禁質疑:在省城這樣的地方,如此廉價還有盈利空間嗎?市民的質疑終於找到了答案,不僅有盈利空間,而且盈利空間還十分寬廣。

生意人不會做賠本買賣。雖然一隻烤鴨只賣18元,但是沒有利益空間,誰會做這樣的生意?盈利空間在於“原材料很便宜”,便宜到了你“不敢相信的地步”。記者的調查顯示,商戶們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冷凍鴨子”,而這些“冷凍鴨子”一箱子裝有20只,批發價才60元錢,一隻“冷凍的鴨子”才是3元錢。

試想,“冷凍鴨子”有眾多環節需要從中謀取利益,收購商需要賺錢,運輸環節需要賺錢,批發商需要賺錢,鏈條上的工人也需要賺錢,加上冷凍的費用,那麼“起始端”的養殖戶還能不能賺錢?答案又是一定的,不能賺錢誰來養殖?順著這個思路,記者撥開了一層迷霧:“3元一隻的鴨子”,養殖戶究竟如何賺錢?

養殖環節的養殖戶坦誠:雖然價格不高,但是還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因為在養殖的時候,儘量減少養殖的成本。養鴨差不多僅需30天左右,不讓鴨子毛長全即可出售,而且,在養鴨過程中,為了跟上鴨子的生長速度,會給鴨子進行“藥補”,實現快速催肥催大,每一隻的價格雖然不高,但是由於養殖的數量很大,也就能賺到錢了。

不過養殖戶也是“實話實說”的,像這種快速催肥催大的鴨子,他們自己是不吃的,因為不知道使用的養殖新增物品是否安全。

“3元一隻的鴨子”,為何還有盈利空間?這暴露出的是農產品低端發展的困局。價格高了不好賣,價格低了沒錢賺,就只好在“低端農產品”上動腦筋,壓縮養殖成本的辦法就是“減少養殖時間”,“實現快速催肥”。

我們理解農民的賺錢不易,但是我們更擔心我們的舌尖安全。如何讓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實現質量上乘,實現有利可圖,是化解“一隻鴨子3元錢”安全隱患的必由之路。

當然,當務之急的事情是,監管部門必須迴應:“3元一隻的鴨子”,到底能不能吃?“3元一隻的鴨子”,不能只留一地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