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最美味的食材往往都以最簡單的方式來烹飪,而四季流轉,一餐一飯大概是人們對幸福的最基本要求。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然而當我們辛苦的工作了一天,還是否有心情去做一頓複雜而豐盛的晚餐呢?當然是否定的了,在忙碌的一天後,懂得偷工減料,才是生活所需,也許,當你不按照規矩來,胡亂的嘗試一番,晚上的飯菜或許別有一番風味。

《日日三餐,早·午·晚》又名《作者的20年廚事手記》一位享樂派生活家的作品,她不喜歡繁瑣複雜耗時的做菜方式,主張簡單快速的做飯理念,在對於做菜偷懶這條道路上一去不復返,20年不斷的

鑽研

省時省事的做菜方式,自成偷懶秘籍。

在高節奏的今天,人們總是匆匆忙忙,當你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自然是不願意給自己做一頓複雜的晚飯,然而《日日三餐,早·午·晚》會告訴你三兩簡單的食材,就能做出三兩飯菜,讓疲憊的你來一頓豐盛的晚餐。

《日日三餐,早·午·晚》這本書的作者葉怡蘭就是一個,喜歡自己煮食物,但又嫌棄麻煩的人,她認為只有烹飪的炊煙才能表示生活的氣息,但她也認午餐超過十分鐘,晚餐超過三四十分鐘便會嫌太久太費事。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那麼想要吃上

既健康

又少時間的美食要怎麼做呢?

作者在摸索中慢慢知道,想要省時就要在做菜的步驟上,做好“斷舍離”,俗話說“簡單即使美好”食材原本的滋味才是最初的滋味。

例如在煮大鍋燴的時候,如若你擔心時間不夠用,你就可以把大把的食材歸類一下,可以放一些容易煮的食材,而那些難煮的食材完全可以不放。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還例如剩菜可以入面、煮粥、滷菜、燉鍋用途真的是多多啊!而且有的時候這樣做出的飯菜迴避原來的菜更可口。

比如沒吃完而打包回來的滷肥腸,就可以用來和冬瓜一起,而剩下的烤魚還可以和蘿蔔絲一起。

作者認為在能夠保證食材安全的情況下,每一道菜都應該物盡其用,這樣才不枉費當時做這道菜的人的用心烹飪。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日日三餐,早·午·晚》就是要告訴大家,不是那些只有時間充裕的人才配好好吃飯。因為做菜不一定要按規矩來,也許胡來瞎做一番可能會更別具一番風味呢。

其實製作食物本來就沒有什麼強制性的規矩和步驟,那麼我們在烹飪食物的時候也可以隨性一些,就像你煮奶茶的時候,也可以把牛奶換成豆漿,或者說豆漿和牛奶各一半,這樣的隨性發揮,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就如同提拉米蘇的故事那樣,就是二戰期間一位義大利士兵要出征,她的妻子在為他準備乾糧的時候,把餅乾麵包都放到一個糕點裡面而創造出來的。所以製作美食不一定非要循規蹈矩的去做,大膽嘗試一下,隨性而來,你會發現你找到了一種飲食中的樂趣。

什麼是生活的味道,我想這就是生活的味道。自在、開心

做著自己喜歡的食物,在繁瑣的烹飪上刪減掉一些,簡單兩三下搞定了一桌美食,那些隨性而做的美味,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夜幕降臨,一家人圍坐桌前,吃著用心烹飪出來的美食,講述著這一天每個人發生的那些故事,歡聲笑語中品嚐這生活的味道。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讀《日日三餐,早·午·晚》品生活的味道,做最自在的自己

[上新] 日日三餐,早·午·晚 葉怡蘭著,未讀出品,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