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沒有什麼比吃一頓火鍋更快樂的事情了,如果有,那就兩頓。

以熱源燒鍋,湯水燒開後涮煮各類食材,可以自由選擇鍋底,邊煮邊吃。如今,火鍋早已遍佈大江南北,因為其方便、簡單、老少皆宜而成為了大眾聚餐的首選。

你知道嗎?其實火鍋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還有“九宮格”的原型,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先秦煮火鍋的“鼎”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已經開始吃火鍋了。不同的是,先秦人用

不是鍋,而是鼎,所吃的火鍋也不是邊涮邊吃,而是需要長時間煮食。

這種鼎作為

食器,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鼎,

放肉食;

下層為圓盤,盤

內可置炭火,用於溫熱鼎內食品。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五格濡鼎

《三國志》中記載有一種食器“五熟釜”,釜中

分格,可以同時煮幾種不同的食物。

漢墓也出土過一件

“五格濡鼎”,外觀與今天的火鍋很相似,器皿的

內部被四塊隔板和一個圓筒分成了五個獨立的區域,用於烹飪不同食物,與現在的“九宮格”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隨著烹調技術的發展,到了宋朝,終於出現了“涮火鍋”,但是宋人大多涮的不是牛羊肉,而是兔肉,還起了一個文藝的名字叫“撥霞供”。

南宋林洪撰寫的《山家清供》食譜中,就介紹了這種火鍋,稱其為“

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

做法就是

將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胡椒醃製,燒開半鍋水後,用筷子夾肉片放入開水中擺熟即可食用。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真正的涮羊肉火鍋據說起源於元朝,忽必烈於行軍途中為了快速煮熟羊肉,急中生智將羊肉切薄,在沸水中涮熟,後來打仗贏了,這道菜也成了名菜。漸漸傳入內地。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到了明清時期,各種香料傳入中國,火鍋有了更加豐富的口味與種類。清朝時期開始流行“涮羊肉”的吃法,乾隆皇帝還舉辦過以火鍋為主角的“千叟宴”,宴請了幾千名老人,可以稱得上是歷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火鍋宴”了。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辣椒自明朝才作為觀賞植物傳入中國,而如今流行的川渝麻辣火鍋,大概起源於晚清之後了。

據推測,麻辣火鍋可能誕生於長江沿岸的碼頭地帶。像毛肚、鴨腸之類的動物內臟,最初是富人不吃的東西。碼頭船伕們將其洗淨後,加入辣椒、花椒、姜和蒜等調料後煮熟,誕生了最初的川渝麻辣火鍋,後來川渝火鍋火遍了中國。

古人居然也愛涮火鍋,還有“九宮格”原型?

可見,不止現代人愛吃火鍋,古人愛吃火鍋也是由來已久。不同的是,在古代,想吃火鍋,可能得等到冬天或者重大節日,但是今天,火鍋已經火遍大江南北,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