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文化寶庫-婆羅浮屠

婆羅浮屠,這個名字來自梵語“Vhara Buddha Ur意思是“山頂上的佛教寺廟”。後來,由於火山爆發,佛塔下沉,藏在茂密的熱帶叢林中。直到20世紀初,該地區才被清理,美麗的婆羅浮屠塔才被重新發現。

佛教的文化寶庫-婆羅浮屠

1814年,當英國佔領爪哇國時,駐紮在爪哇島的總督,發現了婆羅浮屠的佛塔,並進行了小規模的清理工作。婆羅浮屠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20世紀70年代,印尼政府和聯合國的共同努力之下,婆羅浮屠得到了大規模的清理和修復。修復後的婆羅浮屠塔和以前一樣古老,充滿了古老而神秘的氣息。使得現在它已經成為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景點,俗稱“千佛塔”。

佛教的文化寶庫-婆羅浮屠

這座寶塔很堅固,沒有橫樑、窗戶和門。它完全是用石頭建造的。在寶塔的頂部和圓圈的底部,類似於東方民族的世界觀“天圓地方”。塔基呈正方形,自下而上逐漸縮小。中間有一條筆直的石階通道。它可以沿著通道直接到達佛塔。佛塔的每一層都有精美的浮雕。432個壁龕放置在6層的方形平臺上。每個壁龕都有一尊佛像。72座鐘形寶塔建在圓形平臺上,塔內有佛像。佛像根據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對應名稱,而且佛像的面部表情、手臂和手掌都不一樣,所以形狀非常逼真。

佛教的文化寶庫-婆羅浮屠

博羅布杜爾塔的塔基,迴廊的牆壁和石欄杆。牆上的浮雕大多基於佛經故事。其中,有1460個故事描述《佛本生經》。這些浮雕生動地展示了人類從地球到極樂世界的過程。此外,還有1200多件裝飾浮雕,包括當時爪哇宮廷和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狀態,以及各種動植物。如果所有的浮雕都連線起來,總長度可以達到4000米。這些浮雕體現了古代印度尼西亞人的智慧,被稱為“畫軸石”。

佛教的文化寶庫-婆羅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