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來源: |美劇炸了 ID:ustvboom」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最近日本電影

《入殮師》

在內地影院重映,趁著熱度聊聊這部電影。

影片曾經榮獲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在豆瓣上有近54萬人對其打出了8。9分的高分,在豆瓣電影TOP250中排名111,口碑和影響力都屬上乘。

1

入殮師這個職業,非日本獨有,筆者是見過了的;且祖上與此職業頗有淵源,俗稱陰陽師,不細談。前者送葬肉體,後者送渡亡靈,都是與死亡打交道的職業。

不過,隨著現代化,入殮師這個職業逐漸標準化,後者的專職人才幾近消失——他們往往都是佛道雙修的修士。

《入殮師》這部電影刻意避開了宗教。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片中聖誕節吃炸雞一幕,主角大悟應老闆要求,現場演奏大提琴,大悟問道:“你們對宗教有什麼忌諱嗎?”老闆回答:“沒有沒有,本公司對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都不排斥。”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其實,《入殮師》的原著與宗教聯絡頗深,主角小林大悟的名字佛教色彩濃重。在影片的原著——日本著名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中,有許多與淨土真宗相關聯的反思和思考。

影片刻意迴避,蓋因對電影上映、傳播的考慮,或其他商業或創作因素。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因為和死亡打交道,旁人對入殮師的態度總是矛盾的:一方面,人不免一死,入殮師是剛性需求;另一方面,常人對死亡總是避諱的,無法直視死亡,也就無法正視入殮師。

這就帶來了《入殮師》這部電影及主角的困境:

如何正視死亡,接受入殮師的身份。

這是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過程,影片就此展開。

2

小林大悟本在城市生活,是個大提琴手,音樂是他自小的夢想。為了夢想,他下了很大的決心:花了1800萬日元買了一把大提琴。不想世事無常,樂團沒多久解散。

大悟的事業與夢想雙雙破滅,背上債務,陷入自我懷疑。在妻子的陪伴下,兩人回到鄉下老家,調整情緒,開始新生活。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鄉下生活帶出本片兩條故事線:大悟及身邊之人接受入殮師的身份、大悟原諒拋下他和母親的父親。兩條線彼此互文,構成大悟完整的覺悟過程。

大悟踏入入殮師這個行當,完全是誤打誤撞,機緣巧合。因為老闆刊登在報紙上的招聘資訊語法有誤,誤導大悟,導致後者前來面試。老闆入玄久矣,是個看緣分的人,一眼相中了大悟,說既然有緣,就是你了。

大悟本人在心理上是排斥的,但是老闆慷慨解囊,當場給了他一天的工資,且相當豐厚,在“無法拒絕的鈔能力”面前,大悟迷迷糊糊接下了這份工作。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看似無厘頭的劇情,實則飽含佛理。

佛教的核心世界觀為“緣起性空”,世界不是客觀的實體,而由“緣”聚合而成,緣聚則合,緣盡則滅。萬物生生滅滅,時時刻刻處在一種現象學所言的“發生”狀態,所謂世事無常,充滿不確定性。

大悟的求職過程就是緣聚,此緣又為因,創造了一個個果,果的積累為大悟的悟做好準備。包括後續片中出現的澡堂等劇情,所有人和事都是緣的聚合,為之後的散作準備。

聚散的動態過程中,悟像花兒綻開。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3

《入殮師》表面上似乎在向世界展現工匠精神和死亡美學,實則在講導演本人的人生哲學。

片中鏡頭對入殮師的工作也作了細緻入圍的刻畫,充滿了儀式章程;久石讓的音樂悽婉動聽。這些都是工具、是表象。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接受死亡、接受入殮師是契機,讓人對生死擁有邏輯上的思考,思考是不夠的。

因為這種思考而心有慼慼,大悲大憫,對人世有了抽象的愛和憐憫,是簡單的。難的是具體的愛和憐憫,也是片中大悟最重要的跨越——

接受拋棄自己的父親,為他做最後的納棺儀式。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見性之人,當下須見”。一切都是為這精神一躍的準備,此後大悟方成大悟,不再執著夢想、生死、背叛,從生活中最細微、平常的事物中,傾注自己的熱情。

——追求的事物是僵化的,包含著主體自身的想象,想象中有虛假成分,矇蔽主體,主體往往會失敗。

此外,大悟的過程離不開大悟的妻子,妻子在大悟最重要的兩個人生節點上,推動大悟正向前進:接受入殮師的身份、鼓勵大悟接受背叛了自己的父親並創造機會和情境。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大悟的妻子體現出了具體的愛,她不是高高在上的愛情,而是真實可見的愛。

愛幫助大悟度過難關,兩個命運共同體,彼此昇華——不斷構成中的愛,是生動美好的,體現出生命靈動的一面。

4

筆者以為,瀧田洋二郎早期基層工作和拍色情片的經歷給《入殮師》原本灰暗憂鬱的基調增添了點菸火味,片中多個沉重的場景有詼諧調侃的地方。

色情片是世俗的,考驗導演的生活經歷,同時又能為導演積累材料。好比煙花柳巷多出性情中人,這些人往往能融合靈魂中的多面,惹人喜愛。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相信瀧田洋二郎本人亦是見性之人。

豆瓣8.9分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重映,我們到底該如何正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