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目前,有一部分學者支援這樣的說法:老子當年離開王城洛邑後,來到陝西寶雞的大散關,在那裡應關尹子之邀一邊講學,一邊寫作《道德經》,然後由關尹子陪伴,踏上了西行的路,先是到了四川的魚鳧國,老子甚至成了魚鳧國的國師,後來終老於四川。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所以四川深受老子思想的影響,以至於出現了後面的故事。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修建了都江堰。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都江堰處處體現了“無為而治”,“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等等,造就了天府之國的輝煌,也成就了現在膾炙人口,流傳不絕的天堂美景。

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全山有36座山峰,諸峰環繞狀如城廓。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都江堰水利風景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不僅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蹟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峰、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巴山蜀水,天府之國

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旅遊區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都江堰的建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誌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與之興建時間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侖的灌溉系統,以及中國陝西的鄭國渠和廣西的靈渠,都因滄海變遷和時間的推移,或湮沒、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獨樹一幟,由興建源遠流長,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