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今天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龜茲的石窟寺,快點和我一起看下去吧!走進一個個洞窟,猶如進入一個個歷史時代。每一個洞窟,都是一個朝代精神的符號,一個文化實體的摹本,一個歷史文明的縮影。人們可以從中解讀出迥然不同的美學程式碼:雄渾的兩漢,狂放的魏晉,拙樸的北朝,富麗的隋唐,理性的宋,神秘的元……塔里木河這位歷史巨人,曾為每一個時代的演進推波助瀾,為每一個文明的結晶鼓號吶喊。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古代石窟群,滋育著一個世界奇觀。塔里木河是龜茲古代文明的搖籃。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充沛的水源、發達的農業、優越的物質基礎,為龜茲文明的高度發展提供了條件。公元383年,前秦苻堅派大將呂光攻入龜茲,“見宮室壯麗……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經十年不敗”,龜茲居三十六國之中,天驥龍騎,腰裹丹髦,萬計盈廄”。《漢書》和《魏書》等文獻,記載了龜茲出產銅、鐵、鉛、黃金,能鑄鐵。《水經注·河水篇》引道安《西域記》雲:“屈茨(龜茲異譯)北二百里有山,夜則光明,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社會的富庶,支撐起佛教的隆盛,先進的手工業,提供了開鑿石窟的銳利工具。正因為如此,才能在山清水秀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氣勢宏大的石窟寺群;也才能使佛教造型藝術精益求精,發揚光大。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龜茲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雲岡石窟齊名,而又獨樹一幟。它建築在塞外荒漠之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龜茲石窟群已編號的洞窟總數為五百七十多個,由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爾尕哈千佛洞以及瑪札伯特、臺臺爾等千佛洞組成。千佛洞是石窟寺的俗稱,這些石窟構築了規模巨大、建築雄偉、體系完整、內容豐富、藝術精美、技藝高超的龜茲藝術寶庫。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這些石窟寺的名稱,並非原有,而是近代維吾爾族民間根據地形情狀而加的。如克孜爾是維吾爾語紅色的意思,大概是石窟坐落的雀爾塔格山呈褐紅色,在朝暉夕照中將山腳下的木札提河映成胭脂紅,故而得名“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意為“沙漠中的烽火臺”,這裡斷崖千尺,臨流據險,氣象嵯峨,在絕壁疊嶂後面沙漠中聳立著高大的烽火臺,所以叫“庫木吐拉”千佛洞。森木塞姆是維吾爾語“細水流出”的意思,石窟開鑿在犬牙交錯的崖壁上,山溝裡蘆葦叢生,有小溪流過,因此得名“森木塞姆”千佛洞。克孜爾尕哈是維語“姑娘留在這裡”的意思,這裡流傳著一位姑娘遇害的故事,是後來維吾爾民間附會的傳說,故取名“克孜爾尕哈”千佛洞。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龜茲石窟群主要由以上四處石窟組成,其中克孜爾千佛洞規模最大、洞窟最多、儲存壁畫一萬平方米,是龜茲石窟群的主體。石窟是由佛寺建築、雕塑、壁畫組成的相互關聯、有機結合的整體。洞窟形式多種多樣,有供禮拜的大像窟和中心柱窟,有供高僧講經說法的精舍,有供禪僧坐禪的禪室以及貯存糧食物品的倉庫等等,整個石窟儼然是一個可供僧尼禮佛、講經、坐禪和起居生活的小社會。許多這樣的石窟就構成了龐大的龜茲石窟群。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石窟寺中雕塑、壁畫的題材,包括佛、菩薩、佛徒四眾、天龍八部、四相圖、天象圖、飛天、天宮伎樂、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因緣故事、經變圖畫等,還有大量動物花鳥、山水樹木供養人像、裝飾圖案以及農耕畜牧、狩獵乘騎、舟船車輛、窟寺建築等等,是古代龜茲社會生活和佛教幻境的大千世界。每一個走進洞窟的人,都會感覺到被包圍在濃厚的佛界氣氛中。走進克孜爾千佛洞的大像窟,似一下子就走進了近兩千年之前的東漢。這是龜茲石窟普遍建造的大像窟,露天的大龕依山而開、龕下面有大立佛一尊。左右側壁,分別塑造的彩繪佛像三至五列。宏偉的外殿高達20米,抬頭仰望,穹形窟頂畫滿了伎樂飛天,色彩斑斕,氣韻生動,彷彿那美妙的仙界樂音還在穹頂震響,天際繚繞。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這些裝飾在宗教項鍊上的虛幻的花朵,給人們以極大的心理安撫和精神慰藉,使他們把希望寄託於來世的天國。遠離動亂的中原,龜茲僧徒和藝術家以一種與中原不同的愉快美好的心理和超脫的形式來表現佛教教義,在石窟寺中造成一個和諧優美而令人心醉神迷的藝術境界,洋溢位自由瀟灑的藝術情趣和風情萬種的生活氣息。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那高大的內殿是中心柱窟,是僧眾佛徒的禮佛窟。前室繪有佛像、菩薩和護法諸神,後室及左右甬道繪著供養菩薩、伎樂天人,壁龕和側壁則是色彩鮮豔的佛傳、本生、因緣故事畫和菱格圖案。後室的涅槃臺上,是十幾米長的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像,後壁有與雕塑涅槃像連為一體的繪畫涅槃像和舉哀弟子、天人、飛天、花幔等,用的是紅黑綠藍等熱烈鮮明的色調。幾個舉哀弟子像排列在佛像身後,一個個以45度向外傾斜,這不平衡的姿勢大大增加了弟子對佛陀親切而悲痛的感情強度和宗教莊嚴肅穆的濃重氣氛。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克孜爾石窟在表現佛涅樂時,重點繪畫出許多“伎樂天”和“飛天”,這是表現對佛涅樂的禮讚和供養。佛教解釋涅槃是解脫和快樂。佛涅樂時的形象十分寧靜安詳,這是為了說明死亡並不可怕,而是一種成功。這種違背常理的說教難於使人信服,所以佛經佛畫對涅樂的描繪就不吝筆墨,極力宣揚涅槃的美妙。在克孜爾石窟壁畫“焚棺圖”中,三位樂伎和天人臉上無沮喪的表情,奏樂時氣氛熱烈,與其說是悼念涅樂的佛,不如說是高奏讚歌,稱頌佛涅槃後的新生。整個畫面香花飛散,寶珠飄逸,樂聲歡暢,歌舞翩躚,完全壓倒了悲哀的氣氛。

塔里木河造就了龜茲石窟群,滋育了世界奇觀,是龜茲古代文明搖籃

克孜爾石窟隨處可見的樂舞圖和飛天,都呈現出熱烈歡快的情緒,正如《通典》所記述的,那些樂舞或踴或躍,乍動乍息,搖頭弄目,情發於中,不能自止。盛行於龜茲的“胡旋舞”、“胡騰舞”,彷彿隨時都能飛旋、騰躍而起,從牆壁中飛出來。那造型優美、千姿百態的飛天,個個是歡樂的女神,給森嚴肅穆的佛國世界帶來一派生機。她從遠方仙界飄飄飛來,氣象萬千;她祥和自如,親切動人,凝視著大地,飛翔於太空。這些石窟殿堂,精妙的雕塑繪畫,既是對神靈佛性的一曲響遏行雲的頌歌,又是對人情世俗的大氣磅礴的抒寫。這些形象的歷史符號,揭開了祖先的心靈奧秘,激活了時代文明四濺的火花。喜歡今天的內容就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