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一、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比較

唐宋不同的歷史背景,形成了唐宋時期人們的不同心態,也影響了各自時代的審美精神,造就了不同時代下的藝術形態。唐高祖李淵在617年起 事,於618年建立唐朝,先後統一與消滅了割據的 方的勢力,平定了邊疆突厥。在平定邊疆突厥過程中,最為有名的事件是渭水之盟,它是在不利的條 件下取得的勝利,為唐代初期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當然,唐代初期的這一系列事件對唐王朝及民眾的心理影響極大,使得朝廷及民眾在心態上極為自信與開放,同時也對以後唐太宗推行均田制與租庸調製的農業發展改革,以及在政治制度上改良隋唐的制度與限制貴族權力等方面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 響。而宋初的歷史背景與唐初頗為相似,公元960 年後周禁軍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先後統一與消滅地方割據勢力,但北宋並沒有實現國土的完全統一。

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北宋在後來二次討伐遼國失敗,幽雲十六州和遼西、遼東還在契丹 手中;党項李繼遷及其後代後來控制了夏州、靈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也建立了交趾國等。這一系列歷史事件對宋王朝及民眾的心理影響極大,同時它也為宋朝的穩定埋下了隱患。

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宋朝建立以後一直採用重內輕外的消極防守策略,很少對外再興干戈。宋朝建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唐後期的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收回中央,採取崇文抑武的政策。這一系列的改革雖然 帶來了國內經濟文化的繁榮與科技的發達,但對外卻武備積弱,頻頻不敵外患,致使朝廷及民眾在心態上多為與世無爭,安於現狀。

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二、唐宋鈞瓷文化審美精神比較

就唐宋社會的整體精神而言,唐代社會的整體 精神狀態是自信的、開放的,而宋代社會的整體精神狀態是含蓄的、內斂的。對於唐代社會這種精神狀態,我們可以從唐代佩劍精神的角度做一個側面 瞭解。唐人愛佩劍,而佩劍反映出佩劍人桀驁不羈的處世態度和精神面貌,寄託了佩劍人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與抱負,遊俠之劍、將士之劍更多地表達了這種建功立業的熱切心理。這種態度本身就顯示出唐人的自信與開放,正是唐人精神狀態的一個側面反映。

唐宋鈞瓷文化歷史背景和審美精神比較

對於宋人的精神狀態,我們可以透過一些詩詞加以解讀,這些詩詞裡寫滿了對人們生活狀態的理解,“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等,它們更多關注個人生活的享受,到 處充滿文人情調。在物質享受方面,比如宋代美食 等物品的種類繁多,從這點我們不僅可以看出當時經濟的繁榮,也可以理解為當時宋人對個人生活享受的追求。對外的妥協、迴避以及對內的個人生活的享受,塑造了宋人含蓄、內斂的精神氣質,這些氣質理所當然地呈現在他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