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的另一種打法!

「價格戰」的另一種打法!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價格戰的話題,很多企業的負責人都很反感的價格戰,但有時候就不得不去面對,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也有的企業看到很多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燒錢補貼,各種賠本、賺吆喝的套路,自己也躍躍欲試,但打完價格戰真的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嗎?

現實的情況是有不少企業價格戰還沒結束,公司的現金流就先扛不住了,那這價格戰到底該不該打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案例就是靠打價格戰起家的公司。

「價格戰」的另一種打法!

他的名字叫吉列,很多男性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的產品“吉列剃鬚刀”,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用電動剃鬚刀了,但企業發展起來的模式一定要了解一下:

吉利在手動剃鬚刀領域的全球佔有率長期高於60%,股神巴菲特從1991年開始買入吉列的股票,一直到2005年寶潔以總價570億美元收購了吉列,巴菲特把企業的股票以換股的方式變成了寶潔的股票,巴菲特曾經把吉列與可口可樂並舉,認為吉列與可口可樂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之一,吉列的品牌和品質造就了不可戰勝的競爭優勢,吉列一開始就很厲害嗎?

當然不是,吉利剛開始一整年還賣不到100個刀片,所以很多創業的朋友不要著急,很多偉大的產品最初都是很慘淡的,我們需要學會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吉列的爆發是源於他的一個免費策略,他把剃鬚刀拆成了刀架和刀片,他把刀架當作免費的禮品送給當時的美國陸軍、銀行等部門;

他們相當於吉列的第1批天使客戶,拿到刀架以後肯定要用吉列的刀片,因為國外人的鬍子都很多,刀片需要經常換,於是吉列的刀片成了消耗品,人們不斷的買吉列的照片,從此打開了吉列的市場;

一年之後他就已經賣了1000多萬個刀片,後來他們就一直用低於成本價的刀架來打市場,直到它成為百億美金的巨頭,這個案例能給我們哪些啟發呢?

我們可以簡單把吉列的刀架和刀片稱之為流量品和消耗品。

刀架就是流量品,可以用低價甚至免費的方式送給客戶,刀片就是消耗品,客戶需要持續不斷的購買才能使用,流量品就是用來打價格戰的,我們看各種公司的價格戰,大部分不都是為了流量,為了獲取使用者嗎?

「價格戰」的另一種打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你流量品付出的成本需要能夠透過消耗品來收回,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就真的是在做公益了,這句話我想再重複一遍,你流量品付出的成本,需要能夠透過消耗品來收回。

吉列巧妙的地方就是流量品刀架和消耗品刀片,必須放在一起才能使用,這樣就不用擔心企業不賺錢了。

所以打價格戰要有策略,有技巧的打,把價格戰變成賺錢的方式,而非賠錢的買賣,關於流量品和消耗品的搭配,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呢?如果你想到了,可以在評論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