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億廈門拿地後,這家新晉30強央企最近又開啟組織變革!

在地產圈裡,提到廈門這座城市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過去的閩系房企、現在兇猛進擊的建發。

但廈門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有個轉折點,就是1991年中國第一座跨海公路大橋在這裡竣工通車,聯通鷺島內外,而後才有一眾房企從這裡走向全國。

這座跨海大橋的施工方有中交集團。

這類央企的特點就是,

它可能不是最早在地產領域佈局這個城市的,但這個城市發展的大動脈都跟它有關。

前段一段時間,中交集團旗下的中交地產又在廈門拿了塊地。可能大家聽到這樣的訊息並不新鮮,畢竟如今有魄力出手的也就是大央企了。

但在拿地前後,中交地產還伴隨有一系列訊息,包括融資、組織架構調整和人員變革,如果把這些訊息串聯起來,能解讀出不少有意思的資訊。

畢竟行業走到2023年,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央企老大哥身上,

大哥說怎麼幹,大家就怎麼幹吧!

01

把錢用在刀刃上

去年12月20日的時候,廈門開啟了2022年第四批集中供地,這次供地只放出了4宗地塊。

最後,

中交地產以39。6億元將湖裡區一塊地收入囊中,是本次廈門拍地中成交金額最高的一塊。這也是中交地產在廈門這座城市落下的第五枚棋子。

其實去年一年行業的拿地資料並不樂觀。前段時間由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

2022年土地購置面積1005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3。4%,土地成交價款9166億元,同比減少48。4%。

這兩項資料都是齊刷刷腰斬的級別。

背後的原因不言自明,地產市場銷售的持續探底,很快就把寒意傳遞到土地市場了,在房企資金面壓力增大的情況下,

只能選擇“把錢用在刀刃上”。

換句話說,整個2022年是各大房企拿地戰略的一次大轉折、大剎車。

根據克而瑞資料顯示,2022年百強房企投資拿地基本就按著“22城+長三角”這個格局,

百強房企的投資額中,有82%都集中在

集中供地的22城

在這種情況下,

反而將核心城市拿地的競爭激烈度推高了

,畢竟大家都是走到這裡的高階玩家,這種行情下出手拿地肯定都是不遺餘力。

因此中交地產能在這個背景下,在廈門斬獲地塊,本身也是實力的體現。

也有很多房企乾脆一門心思去庫存,這其實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防禦性舉措:

甩掉庫存,降低沉澱的資金成本。

中交在這個時間節點敢於出手補倉,這種逆勢拿地的魄力,不是誰都能有的。

觀察下中交去年中報裡的土儲資料也能發現,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交地產的土儲建面達到3012萬平米,按照其開發節奏預估,能滿足未來3-5年的發展需求。

這些土儲的分佈中,有72。4%位於二線城市,聚焦核心城市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

伴隨2022年下半年中交在核心城市一系列的補倉動作,這些優質的土儲會成為其規模躍遷的重要基石。

2022年,中交地產以649。5億的銷售規模,殺入了Top30,這個成績就是最好的例證。

02

中交的多元化融資渠道

既然中交在佈局上聚焦在一二線核心城市,這裡的地價並不便宜,核心優質的土儲肯定也對應著大量的資金需求。

因此,能不能獲得穩定、優質的資金支援,也是中交底氣的關鍵。

1月30日中交地產釋出公告稱,擬籌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這屬於透過定向增發來募集資金。

而這次募集的資金,中交計劃用於政策支援的房地產業務,包括公司“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專案開發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等。

中交的這次融資有個大背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監管在信貸、債券、股權三方面“三箭齊發”,地產行業出現了久違的“找錢”熱潮。

不僅出險房企在積極籌錢自救,連萬科、碧桂園、保利這些實力較強的房企也積極融資未雨綢繆。

中交地產能捕捉到政策的視窗期,果斷出手,趕上了這場定增的快車。

其實定向增發一直是上市房企再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企業募集來的錢降負債、最佳化債務結構、保障專案進度和資金安全,本身也是在為恢復行業信心添磚加瓦。

其實觀察一下中交地產過去一年的籌資模式就會發現,即便在地產行業前期融資收緊、不少房企籌錢無門的情況下,這家房企仍然有自己“找錢”的方法。

除了發債和定增手段,中交地產還曾動用過ABS、資產支援專項計劃、母公司借款、融資租賃業務、REITs等多種融資手段。

從中可以觀察出中交集團融資的三個特點。

①國資增信,母公司給予強力的支援。

因為背靠航母級央企中交集團,母公司的國資背景本身就構成了極大的信用優勢,能幫助中交地產獲得更為便宜的資金。財報裡能發現中交地產的融資成本有一個明顯的下降趨勢,處於相對較低的序列。

②關聯方提供的借款。

母公司總能在關鍵時刻向中交地產及時輸血,提供資金支援。

比如去年8月,中交新增50億借款額度,利率不超過7。5%;同年12月,再次新增45億元的借款額度,利率不超過8%。今年1月10日,中交地產再度新增100億元的母公司借款額度,年利率不超過8%。

母公司在資金方面的直接支援,也成了中交地產開疆拓土、經營變革的重要底氣。

03

戰略聚焦

變革是為了更好

地出發

在土儲和資金的合力加持之下,中交地產也順勢對組織架構進行了適應性調整。

豔姐瞭解到,今年剛開年,中交地產也加入了地產行業架構變革的大潮之中。與集團戰略收斂聚焦相適應,中交地產也對區域層面進行了重新整合。

具體動作為:

寧波公司併入杭州公司,南京公司併入蘇州公司,惠州公司併入廣州公司。

這個區域整合的路徑其實是非常清晰的:

聚焦高能級核心城市;

擴大區域戰略縱深空間;

在傳統優勢區域進一步深耕。

從中交這次合併的動作看,

杭州、蘇州、廣州這三座城市,分別對應著長三角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也對應著國家戰略下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戰略。

這幾座城市公司此前互相獨立,合併後彼此策應,協同發展,更有利於中交地產聚焦於高能級的核心城市。

看似是合併聚焦城市,其實是佈局長三角、珠三角一體化發展更大的棋局。

各家房企都在將聚焦,聚焦的目標城市也相似,勢必會推高市場競爭烈度。如果還採取四面出擊的策略,難免被各個擊破。

因此中交這種合併聚焦的策略,

能讓過去的城市公司擺脫戰略縱深過小、束手束腳的尷尬,讓城市公司在區域競爭中更加靈活,獲得更大的戰略主動權。

再看杭州、蘇州、廣州這幾個城市,都是為中交地產貢獻過成績的公司,相應的也是中交地產的優勢區域,透過這次合併,

中交地產勢必要錘鍊自己在這些城市的深耕能力,繼續向這些城市進一步紮根,尋求更大突破。

這樣一來,在能夠集中資源和精力將專案做精做強、打造優勢口碑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降低運營成本。

更重要的是,區域管理縱深的擴大,管理臂長的延伸,其實也是對中交地產內部組織能力的一次錘鍊,對於將來要打的硬仗,當下更需要管理能力和人才的儲備。

結語:

當下地產行業形成了一個默契的共識,行業進入央國企主導的時代,他們的佈局也更傾向於聚焦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

這個方向和佈局,就是整個行業的踏頻,大家步調一致,調整預期,跟隨其後保持隊形。

而對於央國企來說,儘管有優勢資源做依靠,在當下的時間節點,向管理要效益,仍然是首要課題之一。

2023年或許是一個重要的觀察視窗,央國企的變陣號角已經吹響,他們的變革邏輯或許是行業接下來最重要的看點。

近40億廈門拿地後,這家新晉30強央企最近又開啟組織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