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清代,紫砂藝術進入了壯盛時期。這時的紫砂壺精彩紛呈,比之前朝明代在泥料、造型、工藝、裝飾上都有更大進步,出現多元化情況。

泥料——清代紫砂泥料工藝總體提高,出現了紫砂細泥,紫砂壺使用的泥料細膩潤澤,顯示出古樸的意趣。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此壺呈提樑式,其選泥考究,泥料精煉細密堅緻,深沉莊重,造型飽滿,體態穩健。全器呈現古樸雅緻氣息,同時又流露大氣之美。

造型—— 清代出現了專供宮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細琢的宮廷壺,多以為自然和幾何形為主。民間實用型壺類,壺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瓏。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此壺以自然之物“竹子”入壺,工藝複雜,賞用皆宜,精品也。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此壺竹節嘴與把配以圓形壺身,優雅精緻中又不失大氣。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石瓢壺是陳鴻壽所創“曼生十八式”中最為經典的壺形之一,其形樸拙利落,歷來為文人墨客所珍愛。

此壺平蓋橋鈕,直流折把,壺身上收下放呈梯形,底承三短足。整壺沉穩周正,線條流暢簡潔,氣韻與力度斂於壺身,得石瓢壺之真韻。整壺沉穩周正,線條流暢簡潔,氣韻與力度斂於壺身,得石瓢壺之真韻。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此壺胎呈桔紅色,胎骨緊緻,細砂隱現,撫之如膏似脂,造型端莊俊雅卻不失靈動。壺身扁燈形,壓蓋,短直頸,三彎流,圓耳把,矮圈足。珠鈕高聳,似平原立塔,尤具精神,流嘴舒展,猶蘊骨力,式度豐腴盈滿,意態樸雅可人。

成型工藝——清代紫砂壺一般採用打泥片,再將泥片鑲接而成,所以壺胎厚薄均勻,製作精細。也有制壺名家仍以手捏為主,如陳鳴遠、楊彭年等。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陳鳴遠以桃為題材,源自自然,又超乎自然,看似不經意的捏塑,卻將桃子的自然形象和生命映象進行了抽象和概括。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裝飾——清代紫砂壺的裝飾手法除了繼承明代(雕塑、貼花、鏤雕、剔紅、陶刻等)的以外,還新創了描金、泥繪、琺琅彩、粉彩、爐鈞釉等。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此壺表面以金彩裝飾,是清初以來為滿足宮廷需求的時尚作法。清描金紫砂壺屬於皇家御用品,當然也是紫砂壺中的精品。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壺腹部泥繪山水風景圖,畫面清新高雅,靜謐祥和。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該器物的琺琅彩料最為特別,全部紋飾只用了白色和藍色兩種釉料,白色打底,紋飾全部都由富有玻璃質感的藍色琺琅彩料畫成,釉料堆積較厚,整個紋飾如同厚厚的貼紙,特別是壺身上部的一圈如意雲紋看起來就如同堆塑一般,把西洋進口琺琅彩料在陶瓷上的藝術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壺身以粉彩山水飾之,筆觸簡練大氣,意境高遠深長。

關於清代紫砂壺這份攻略請收好

爐鈞釉起源於雍正時期,屬於低溫鉛釉,其製法先將紫砂壺“本燒”成品,再施釉入窯燒成,色彩豐富,花紋流淌變化萬千。紫砂胎上施爐鈞釉,一般稱作“宜鈞”,傳世不多,釉色以天藍為主,間雜月白、藍紫等色,與景德鎮爐鈞釉色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