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裡的成語故事(三)

一鼓作氣

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其中一段單獨成文《曹劌論戰》,也入選過中學課本,也是要求必須會背誦的課文。

第一段就不再贅述了,從莊公跟曹劌(gui)同乘一輛戰車開始。齊軍和魯軍在長勺擺開陣勢打仗,莊公準備擂鼓進軍,曹劌說:“此刻還不行。”等到齊軍三通鼓後,曹劌才說:“可以擂鼓了。”結果,齊軍大敗。莊公準備下令追趕,曹劌說:“此刻還不行。”他下車仔細察看齊軍的車轍,並登上戰車前邊的橫木眺望了一會兒才說:“可以追擊了。”魯軍這才開始追擊齊軍。

大勝以後,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作戰靠的是士氣,擂第一通鼓時,士氣最旺盛;擂第二通鼓時,士氣開始衰敗;擂第三通鼓後,士氣就沒有了。敵軍計程車氣沒有了,而我方士氣正旺,因此才能戰勝他們。齊是大國,戰法難以揣測,我害怕他們是假意撤退而後方布有埋伏。當我看到他們雜亂無章的車轍,再看到他們倒下的旗幟,是真敗退的跡象時才讓您下令追擊。”

一鼓作氣的意思是說戰場是第一次擊鼓是士氣最高。現在比喻要趁著勁頭最大的時候一口氣完成要乾的工作。有一個近義詞“趁熱打鐵”,用法也差不多。

《左傳》裡的成語故事(三)

曹劌論戰

風馬牛不相及

語出《左傳僖公四年》。風:雌雄相誘;及:遇到。原指即使雌雄相互吸引,牛和馬也不會湊到一起。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僖公四年春天,齊桓公率領幾個諸侯的聯軍攻打蔡國,蔡軍潰敗,隨後他們接著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者到聯軍中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發情的牛馬也相互遇不到。沒想到您竟踏上我們的土地,這是什麼緣故?”管仲回答:“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太公說:‘五等諸侯,九州之長,如有罪過,你都可以征伐他們,以輔佐王室。’他賜予我們的征伐範圍東道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沒有按時進貢包茅,使周天子祭祀時缺乏物資,不能漉酒請神,我特來問罪。當年周昭王南巡沒能回去,我特來責問此事。”楚國使者回答說:“沒有交納貢品是我國君的過錯,怎麼敢不供給呢?至於昭王南巡未歸,您還是去水邊問一問吧。”聯軍繼續前進,駐紮在陘地。

夏天,楚國又派大夫屈完到諸侯聯軍駐地談判,諸侯軍隊後撤,駐紮於召陵。齊桓公邀請屈完一起檢閱軍隊,想讓楚國屈服。屈完說:“如果您用仁德安撫諸侯,哪個敢不順從?但是要使用武力,我們有方城山作城牆,有漢水做護城河,您的兵馬再多,恐怕也沒什麼用。”於是屈完代表楚國和一眾諸侯訂立了盟約。

《左傳》裡的成語故事(三)

風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由這件事情還催生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這是後話,我們先看看這一年晉國的驪姬之亂。

晉獻公五年時攻打驪戎(今西安市臨潼區

驪山

),驪戎為了求和,便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後來,晉獻公將驪姬立為夫人。驪姬為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叫奚齊,少姬生卓子。當時的太子申生是晉獻公和晉武公的妾,也就是他的庶母齊姜所生,還生有一個女兒嫁給了秦穆公。更重要的是他娶了兩個西戎女子,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生夷吾。

是年,到了要立奚齊為太子的時候,驪姬早已和中大夫裡克定下計謀。驪姬對太子申生說:“國君夢見你的母親齊姜,你務必儘快去祭祀她。”太子申生到曲沃祭奠,把祭祀時供奉的祭肉帶回來獻給晉獻公。這時獻公在外打獵,驪姬把酒肉放在宮中,六天後獻公回來,驪姬在酒肉裡下了毒藥後獻上。晉獻公把酒倒在地上,地上的泥土凸起來,拿肉給狗吃,狗死了,給左右近臣吃,近臣也死了。驪姬哭著說:“這是太子要謀害您吶。”太子申生逃到了曲沃,獻公就殺了他的保傅杜原款。

《左傳》裡的成語故事(三)

驪姬

有人對太子申生講:“您去辯解,國君一定能明辨是非。”太子說:“國君沒有驪姬,會睡不安穩,飲食不飽。我去辯解,驪姬必定有罪。國君老了,失去驪姬,肯定很傷心。他傷心,我也會憂鬱不樂。”那人問:“您要逃走嗎?”太子答:“國君沒有查驪姬的罪過,我揹負著弒父的罪名出逃,誰肯收留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曲沃上吊自殺了。

驪姬又誣陷重耳和夷吾兩位公子說:“他們倆知道申生的陰謀。”於是重耳逃到蒲城(今山西隰縣西北),夷吾逃到了屈城(今山西吉縣東北)。

日後,夷吾回國做了君主,史稱晉惠公;再後來重耳推翻夷吾的兒子晉懷公,自己做了君主,史稱晉文公。以後的成語故事會講到他們的事蹟。

《左傳》裡的成語故事(三)

驪姬之亂

圖片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