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自然是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臨街院房也不可能軒敞大氣。所以,連山牆房頂也差不多都是人字屋面小青瓦,穿逗篾編泥山牆。

街道中間有緩坡,中段過去後,甚至連窄窄的街沿都沒有了。石板街上也有石頭房。壘砌的石條子,同甕城石條子樣大小,門框也是方石條子砌的。石房在街上並非普遍,可以推斷其為宮祠建築一類。石頭房開一門和小窗(或無窗)並不是街鋪的形式,故走到這一截,就一點街道的感覺都沒有了。看到幾個端著飯碗在外擺龍門陣的婦女,就給了我一個村子的印象。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順著斜坡走下幾級石階,就看到街盡頭的東城門洞子。說是城門,因是壘石而成券拱,上面是牆垣,兩側為坡崖上建房。出城門洞回頭看,才見是絕壁砌牆築城圍屋。但奇特之處是城門洞內幾米處即擋有房屋山牆,如院內影壁,石階不得已而成九十度之勢,急轉朝上而進街。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從街上遠一點距離朝東城門這邊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於城門洞側的穿逗房山牆和牆邊的兩扇門,有石階上下,在石條門枋兩側刻聯:得入其門須防溼足,果能此道應得出頭。問街上的人,說是文昌宮,即專祀主宰窮達升遷、功名利祿的文昌神(即梓潼帝君)的宮觀。在文昌宮山牆邊看城門洞,正有幾個城裡來的遊客帶著娃娃在城門洞邊的岩石上放火炮兒,城門洞裡迴盪著噼裡啪啦的響聲,使我聯想到外敵來攻城的槍聲。假如真是有土匪或軍隊來攻城,從地勢上看要想由此進來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從城門頂上俯瞰城外,條很窄小的石板路從城門洞子出去順著山樑曲曲彎彎地延伸下去,雨霧中,漸遠漸渾;近看,兩側是菜地,雨打溼的菜葉子顯得又肥又新鮮。半山腰石徑邊有房舍,偶爾有一兩個人影由遠及近地晃動過來;右望起伏重疊的山嶺,左望是朦朧的渠江,這當是最能顯示山居情味的氣候。沿著石板路可以下到渠江邊去,那裡因船載人貨多,故有房舍居民。從底下望著鷲峰山頂上的淶灘城寨,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穿過明代萬曆年間建的“大佛禪林”石牌坊,沿石徑來到二佛寺跟前,也即到了鷲峰山臨渠江的高崖邊。二佛寺建築依山就勢,聳立巖穴巨石之上,俯瞰渠江,大有懸空之勢寺內摩崖造像在巨大的凹陷石壁內,三面開龕,高高的頂上又是重簷大殿,有石階旋梯上下。所以,不但觀佛像處於隱蔽狀態,角度也有多種變化,周圍大小佛像更在轉身之間,輕易對比出他們的豐富性來。寺記憶體有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的碑文《重建鷲峰禪寺己》,按“遺碣所載:“唐廣明二年辛丑(實為中和元年,即公元881年)唐僖宗移蹕成都蜀盜風起,上遣使詣剎祈禱。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說晚唐時僖宗李儇因黃巢農民軍逼近長安,不得已倉惶離京逃往成都。本想在蜀地避亂,殊不知,到成都的第二年,即僖宗中和二年(882),蜀中就紛紛爆發了以地方豪強為主的叛亂,“蜀盜風起”,顯然沒有給僖宗以平靜的苟安環境,所以派人到淶灘二佛寺去祈禱。

由此可知,鷲峰禪寺在唐末時已負盛名。到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禪寺規模已很大,“殿樓九十有九,宿僧九佰九口口……”明碑把該寺與成都大慈寺、重慶縉雲山崇勝寺並稱為蜀中三大寺。直到清代仍屢建屢毀,可見是歷經劫難。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寺廟開窟造像可推至唐時,但從石窟題記來看,基本為宋代刻竣。主像彌勒佛高12。50米,呈善跏趺坐,依北崖而鑿,因為有佛殿建築所罩,進窟看佛像頭臉,自然得到佛跟前仰望;佛像頭部後為密集的千佛壁,呈弧形;從上至下,是十地菩薩和善財、龍女造像、佛弟子迦葉、阿難造像。視線從佛像首移至腳,從佛像前移至後面、左右,最後再回到佛首,很有層次及中心凝聚感。真有佛說法時,大千世界眾望所歸、眾心所向的情景。

淶灘鎮老街上之所以沒有深宅大院,跟處在鷲峰山頂,地面受限有關

唐宋造像,模特兒多取自現實生活中人物,造型已趨世俗化,大大減少精神融會的障礙,故觀其石窟造像,一如觀世界人生。這也體現了四川民間佛教造像具有很濃厚的人文關懷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