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高雅茶生活果然不同凡響,學會一兩招,也能受益終身

如何才能使茶事高雅脫俗呢?首先是茶室的安排,其次是烹飲的方式皆要不同凡響。

朱權《茶譜序》雲:“

凡鸞儔鶴侶,騷人墨客,皆能志絕塵境,棲神物外,不伍於世流,不汙於時俗。

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皎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

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

古人的高雅茶生活果然不同凡響,學會一兩招,也能受益終身

陸樹聲《茶寮記》雲:“茶候:

涼臺靜室,明窗淨几,僧寮道院,宴坐行吟,清談把卷。

徐渭《徐文長秘籍》雲:“

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飄煙。

屠隆《考槃餘事》雲:“構一斗室相傍書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子專主茶役,以供

長日清談、寒宵兀坐。此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

。”

許次紓《茶疏》雲:“賓朋雜沓,止堪交錯觥籌;乍回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量客多少,為役之繁簡。三人以下,止■(蓺下加四點水)一爐。如五六人,便當兩鼎。爐用一童。湯方調適,若還兼作,恐有參差。客若眾多,姑且罷火,不妨中茶投果,出自內局。”

古人的高雅茶生活果然不同凡響,學會一兩招,也能受益終身

《茗笈》雲:“(飲茶)不宜惡木、敝器、銅匙、銅銚、木桶、柴薪、麩炭、粗童惡婢、不潔巾帨(shuì)及各色果實香藥。

不宜近陰室、廚房、市喧、小兒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熱齋舍。

馮可賓《縝箋》雲:“茶宜:

無事、佳客、幽坐、吟詠、揮翰、徜徉、睡起、宿酲、清供、精舍、會心、賞鑑、文童。

禁忌:不如法、惡具、主客不韻、冠裳苛禮、葷餚雜陳、忙冗、壁間案頭多惡趣。”

顧元慶《茶譜》雲:“

品茶八要:一品,二泉,三烹,四器,五試,六候,七侶,八勳。

張源《茶錄》雲:“

飲茶以客少為貴,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陸樹聲《茶寮記》雲:“品泉: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井貴汲多,又貴汲活。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貯陳,味減鮮冽。

烹點:煎用活火。候湯眼粼粼起,沫縇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湯少許,候湯茗相投即滿注,雲腳漸開乳花浮面則味全。

蓋古茶用團餅,碾屑則味易出,葉茶驟則乏味,過熟則味昏而底滯。嘗茶:茶入口,先灌漱,須緩啜,候甘津潮舌,則得真味。雜他果,香味俱存。”

古人的高雅茶生活果然不同凡響,學會一兩招,也能受益終身

鄭板橋題《靳秋田索畫》雲:

“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閉柴扉,掃竹徑,對芳蘭,啜苦茗,時有微風細雨,潤澤於疏籬仄徑之間,俗客不來,良朋輒至,亦適適然自驚此日之難得也。”

總之,環境要優雅,器具簡而不雜,要用茶童,要烹煮得法;或對泉石,或對松竹,或對皎月清風;或飲於明窗靜幾,或飲於涼臺淨室,或飲於僧寮道院;或宴坐行吟,或清談把卷,或素手汲泉,或紅妝掃雪,或竹裡飄香,或寒宵兀坐,等等,都體現了雅士茶道的一個“雅”字,士子們並視此為“幽人首務”。既然是“首務”,必有諸多清規戒律,以防止因操作不善而降低了品位。

(完)

PS:感謝周口粉黛提供茶美照!

本文為丁文先生授權釋出,原文名《佳茗與佳人》,本文略作修改,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