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是辛棄疾以樂景表哀情的代表作,全詞色調明媚,音韻朗朗

#唐詩宋詞#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

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識。

山木潤,琅

溼;秋露下,瓊珠滴。向危亭橫跨,玉淵澄碧。醉舞且搖鸞鳳影,浩歌莫遣魚龍泣。恨此中風物本吾家,為今客!

——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

這首詞是辛棄疾以樂景表哀情的代表作,全詞色調明媚,音韻朗朗

宋孝宗乾道七年的某個秋日,詞人辛棄疾登上飛來峰下的冷泉亭,眼前的美景跟他家鄉濟南的美景極為相似,於是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但目前北宋已經滅亡,金人佔領大宋大片領土,而且還屢次南侵,造成山河破裂,詞人辛棄疾也隨之南渡。面對自己魂牽夢繞的家鄉,詞人悲憤萬分,恨自己不能報效國家,收復昔日山河,於是發出了客居他鄉的感慨。

詞之上片寫景,詞人辛棄疾走在通往冷泉亭的道路上,道路的兩旁聳立著勁直挺拔的古杉樹,它們就像衣冠整潔的官員一樣,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威嚴地拱手而立在道路兩旁,這不就是詞人辛棄疾自己嗎?他一生堂堂正正做人,始終心懷自己的祖國。如果南宋朝廷裡的所有官員都想著古杉樹一樣,有品行有節操,團結在一起,那麼收復昔日舊山河就不是夢。

這首詞是辛棄疾以樂景表哀情的代表作,全詞色調明媚,音韻朗朗

當詞人辛棄疾漸漸深入青翠山谷的時候,從不遠處的東邊傳來叮叮咚咚的泉水聲,如同一群仙人從山上下來,身上的佩環互相撞擊發出發出的聲音,美妙極了。天竺僧人慧理說眼前的飛來峰是天竺靈鷲山的小嶺飛來西湖邊,

將千丈青壁

陡直地聳立在這裡,可誰又能相信呢?這分明是上古時期,住在方壺山上的仙聖用玉斧

削下

部分

方壺山

,讓它屹立在西湖邊上的,只是因為時間太久,所以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而被僧人慧理附會。

詞的下片借景抒情,冷泉亭的周圍空氣清新溼潤,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草木看上去也很清潤,綠玉般的竹林佈滿了露珠,顏色顯得更加青翠。冷泉如同秋日的

水往下流,又像露珠往下滴,最終流到清澈透明深潭。詞人辛棄疾來到潭邊,坐上小船,往對岸的冷泉亭駛去,下了船後,他便匆匆忙忙上了冷泉亭。這裡的景色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這首詞是辛棄疾以樂景表哀情的代表作,全詞色調明媚,音韻朗朗

來到冷泉亭,詞人辛棄疾看到冷泉,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鄉濟南,那裡的趵突泉可是名泉,位居濟南七十二泉之首,周圍的景色同樣清新怡人。可如今已經被金人侵佔,南宋朝廷又不思進取,絲毫沒有北伐的跡象,看樣子要收復的希望很渺茫,想到這裡,詞人辛棄疾的內心十分悲痛,只能藉助杯中物,已排解心中的苦悶。喝醉了詞人辛棄疾就在冷泉邊翩翩起舞,水中的倒映像鸞鳳一樣

搖盪

,他時而引吭高歌,這悲涼的曲調被水中的魚蝦聽到了,可千萬不要跟著悲泣。

面對山河破裂,有家不能歸,詞人辛棄疾只能做一個遊子,流落在異鄉江南,在這裡寄人籬下終老一生,這種酸楚和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讓人悲不自勝。這是辛棄疾的一首以樂景表哀情的代表詞作,全詞色調明媚,語言錯落,音韻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