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最近專案中出現了關於頁面逆向跳轉的方案討論,涉及導航定義、跳轉時機和使用者心理等因素,有必要單獨探究一下。

逆向導航,也稱反向導航。追根溯源,這個概念官方定義出自Material Design裡,從使用者行為維度,分成三類:Lateral navigation(橫向導航)、Forward navigation(前進導航)以及Reverse navigation(逆向導航)。橫向導航和前進導航分別指引使用者操作的水平漸進和層級漸進。逆向導航則負責對反向軌跡進行定義和實施,三者結合,實現對移動頁面的全域性操控。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前兩種導航相對比較熟悉,逆向導航因其操作的無意識性和展示的隱蔽性等特徵,很少被提及。逆向導航除了承擔常規意義的“返回”外,在實戰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發揮哪些作用呢,這是本章闡述的主要內容。

承擔APP內資訊的高效流動

導航是頁面資訊流通的管道,逆向導航則是節點控制的疏通閥。

1:導流式推送-前置目標頁,增強預期

Push訊息是為app導流的重要手段。點選雲音樂push後,雲音樂首頁會有短暫的前置出現,隨後才進入播放詳情頁。不同應用,push調起過程中前置出現的頁面是不同的,有首頁、有列表頁、也有活動頁。目的是告訴使用者,如果從詳情頁退回,會前往何處,提供心理預期。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2:多工流-增加公共頁,縮短程序。

線性的任務流中,層層返回不僅操作繁瑣,也無法滿足快速返回、跳頁修改的訴求。信貸授信過程需要使用者完成的任務包括身份驗證、資料補充、照片上傳、活體驗證等;按照這種方式,跨環節的修改是低效的。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新的聚合方案,增加公共頁,縮短使用者操作的線性程序。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操作之前對任務有預期,操作之後又能隨時單獨修改,體現效率。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3:同質內容-跳過同級頁,層級向上。

內容型產品,當用戶從列表頁下沉至文章詳情頁,並在詳情頁間流轉。“返回”行為認定:同級詳情內容已被閱讀,無需二次展示。逆向導航會引導使用者直接返回上一層級,而不是逐級返回。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這種定向方式看似不太符合操作規則,但從使用者角度思考,比較符合心理預期。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連線主站與旁支的場景切換

主站APP與接入應用間的場景切換,逆向導航是快捷之門。

1:偵測行為,輔助快速跳離。

主站APP接入獨立小應用或第三方模組已成為大眾做法;比如:小度商城模組接入百度網盤,當用戶在小度商城中流轉,出現返回行為,導航就會展示“關閉”“X”等快捷通道,提供一鍵返回百度網盤功能。出發點很好,但返回行為並不意味著使用者一定想跳離,“返回”“關閉”的熱區位置,很容易讓使用者在移動場景下誤操作直接關閉,體驗欠佳。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微信在接入新聞板塊的詳情頁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返回與跳離區域分開,基於使用者滑動行為顯示或隱藏返回功能。讓高頻的“前進返回”與低頻的“跳回”,互補干擾。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2:動態呈現,提供雙向連結。

與情況1類似,QQ閱讀頂部提供快速返回好友列表的逆向導航入口,使用者可直接跳出閱讀場景。但與之對應的,列表頁頂部同樣提供快速跳回閱讀場景的連結。這種雙向引導很快的將閱讀場景與實時聊天相互貫通。更用心的是,如果閱讀頁層層返回聊天列表,聊天頁頂部的快速連結是不再出現的,體現了場景的差異化。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3:突破層級,給予一鍵直達。

對於微信長文閱讀場景,使用者很容易被微信聊天打斷。為了儘量減少二者切換的時間間隔,長文提供使用者手動浮窗功能。直接突破層級的限制,任何場景下都能一鍵直達,徹底解決返回問題。圓形浮窗的顏色漸變也會時刻提醒及時閱讀。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實現跨應用的路徑銜接

應對跨應用間的跳轉返回問題,新版的iOS中,增加了左上角的返回標識,儘管有些妥協的味道,但確實能幫助使用者快速返回原場景。一些應用更會在場景跳轉的結尾,給予使用者快速回跳的機會,比如:知乎分享內容到微信,微信提供返回知乎的快捷浮層。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產品中的資訊由頁面支撐,頁面中資訊流動由導航承載。導航設計過程中除了考慮層級結構的合理搭建、操作步驟的恰當分解、引導模式的巧妙運用,逆向導航這個偏隱藏化的功能的針對性使用也尤為重要。

導航的漸進指引,基本都有其強規則屬性;而反向指引,則更多的要從使用者預期及操作閉環角度的思考,發揮其靈活可配置的特點,提升流程體驗和資料轉化。

最後,用一張圖概況本次內容-逆向導航在不同體驗環節中的作用。

“逆向導航”體驗探究

——————————————————————-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