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最近在一節美術課上和學生探討到了近些年的一部國產電影《我不是藥神》,在我問到他們的觀影感受時,他們的回答令我很失望,說:“裡面就講了一個人賣藥,最後被抓住了的事情,很沒意思。”在我看來現在快節奏的時代讓人的思維越來越依賴於自媒體,依賴於唾手可得的網路,我們的本性的感受會趨向於大眾化。觀看一部好的電影就像看一副大師的畫作,它所蘊含的色調、構圖、運鏡都非常的精妙。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電影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影片多處前後呼應,影片前期構圖主角人物往往處於畫面逼仄場景,暗示了主角內心的“困”,如下圖,主角背後的柵欄窗戶,前景的警察形成“框”,此時的主角宛如階下囚,籠中鳥。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拍攝主角在路邊攤喝酒的場景時,視角拍主角被周圍人物環繞,人物旁邊的綠色啤酒瓶和前景人物帽子的紅色以及後景的霓虹燈的紅色形成呼應,形成色調的柔和性,周圍景色虛化處理,人物在畫面中心,此時畫面給人的感受是“亂”,也突出了主角此時內心的煩亂。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拍攝主角送病重父親回家時,畫面變成了後視鏡取景,此時畫面構圖與前景的車窗玻璃形成框中框構圖,畫面由後視鏡從上往下拍人物表情,最後到主角父親,暗示了角色內心的惆悵,也表明了主角急需用錢,急需“賣藥”的迫切,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口罩和橘子在電影中多次出現,在影片前半段,包子鋪里程勇認為群主們戴口罩是對他的不信任,不尊重,在劉思慧的勸說下,群主們都摘下了口罩。在影片結尾處,病人們自發在街道兩側為他送行,每個人都自覺摘下口罩,就像一種發自內心的儀式,這兩處呼應,由開始的不情願,不得已,到後來的因為主角付出而內心感動的昇華,自願摘下口罩為他送行。體現了主角由小我轉變大我的人性救贖。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橘子第一次出現是呂受益在程勇的店鋪裡,拿給程勇,委託他買藥,程勇不屑的說:“別來這一套。”第二次出現是在呂受益重病的時候,呂受益讓程勇吃橘子,第三次出現是在呂受益去世後,程勇(那時程勇已經不在賣藥)在樓道的拐角處看到小黃毛抽泣手裡拿著剝開的半個橘子,睹物思人,更堅定了主人公再次賣藥的決心,透過情感的轉變,橘子成為精神上的象徵意義,橘子,口罩作為電影道具貫穿整部電影,推動了故事情節發展,用鮮活的人物賦予物品更深層次的意義和內涵。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有一個場景是在程勇抓到小黃毛時,他手抓著搶來的藥,癱坐在貨架前,兩眼無神,微光打在人物臉上,前景虛化處理,後景處理較實卻不搶主體人物,此時畫面色調偏紅色,使得人物彷彿有種野性在內心深處。 我很喜歡裡面的小黃毛, 耿直單純,桀驁不羈,命運讓他活的像一條狗,而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頭狼。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影片色調前段偏於灰暗(圖1、2),清冷,突出了主題的沉重,後半段場景趨向於暖黃,很好的暗示了主角人性的轉變和自我救贖,也暗示了主角由“獸”到人的蛻變。 在呂受益家中是少有的整體暖色(圖3、4、5),表現了家庭的短暫溫馨,暗示了角色內心細微的變化,拍攝角色在嬰兒車看孩子的場景時(圖3),用少有的仰視,用嬰兒車的柵欄框住前景,形成條框,就像我們在縫隙處窺見這稍縱即逝的美好。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在呂受益病重的時候,主角去看望,有一個場景,主角和呂受益的妻子在醫院樓道等待,此時光源打在人物中間,把人物分割開來,彷彿兩人之間存有一道隔閡,主角稍微背對另一邊的人物,表現了主角此時內心的愧疚(因為主角此時因為利益的原因不賣藥了),感覺無顏面對、無地自容,此時兩人的心境都是同樣的擔憂和難受。 影片中和小黃毛的最後的暖色調場景是在海邊,黃昏日落,少有的溫馨場面,也暗示了小黃毛命運的“黃昏”。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呂受益的死亡更堅定了主角要繼續“重抄舊業”的決心,在他走出呂受益的家門時,他看到了無數個“呂受益”,一個呂受益死了,而前方還有千千萬萬個“呂受益”這樣的病人需要等待醫治。病人的眼光如燈如炬,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看到這一段時,我彷彿與主角一樣內心沉重。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在影片的結尾是影片最感人、最散發人性光輝的一段,主角乘著警車離去,路邊為他送行的病人都脫下口罩,死去的黃毛和老呂也站在人群中,主角飽含熱淚的望著這一幕,這一刻,他一定認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這讓我想起《V字仇殺隊》結尾的彩蛋。(所有人都摘下面具看議會大廈被炸,裡面有本已死去的人)這就是導演帶給人一個美好的念想和慰藉吧!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人心終是向陽面,不是所有事情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這是一個人改變了一個群體命運的故事,也是法和情的權衡,法大於情,情融於法,電影不應是“快餐文化”,好的電影總會給人美的視覺體驗,給人以思考和回味,品讀經典,笑看人生百態,不麻木、不忘我。同樣,我也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

以美學的角度去看《我不是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