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之前的很多行業,在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例如,修理傘的、磨菜刀的,以及木匠、鐵匠。本文試著利用馬克思的經濟學原理,分析一下這些行業為什麼無法繼續存在。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1,根據馬克思的理念,隨著科技進步,社會一般生產力不斷提升,生產雨傘、菜刀、傢俱等產品的生產力也就提升了。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2,根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的原理,商品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問題就出在,

製造雨傘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大大縮短了

我們以雨傘為例。

我們假設,在之前,一個手工生產雨傘的師傅每天只能生產2把雨傘,那麼每個雨傘的價格大概就是0。5人天,即1個人0。5天的工作量。而現在,一個工人操作機器生產100把雨傘,那麼,雨傘的價格變成了0。01人天,即1個人0。01天的工作量。

雨傘的價格,比之前下降了50倍。

再看修理雨傘的情況。修理雨傘屬於勞動,也是有價格的。假設一個修理雨傘的師傅每天可以修理10把雨傘,那麼修理雨傘的價格就是0。1人天,即1個人0。1天的工作量。因為沒有自動修理雨傘的機器,所以這個價格是沒有變化。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再假設,每個人天的價格(可以認為是工資)是500元,那麼我們買一把雨傘,之前需要250元,現在只需要5元(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而修理雨傘的價格沒有變,50元。

並且,大家也都能想到,如果還有修理雨傘的師傅,那麼,修理雨傘就好像修理手機一樣,得帶著雨傘專門去一次修傘的攤位,然後耐心等師傅修理好,交錢,完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小時,如果我們距離修傘的攤位遠,時間還會更長些。而我們如果每天工作10小時的話,我們修理雨傘花費的這1小時的時間,也值50元。再加上師傅修理的費用,就是100元了。

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到,為什麼修理雨傘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我們與其花費50到100元去修理,還不如5塊錢再買一把。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花兒樂隊《人人都愛80後》的搞笑歌詞

同樣的,菜刀、金屬工具、木質傢俱、手錶、腳踏車、鋼筆,這些東西的生產效率都在提升。除非我們有奢侈品,比如某大品牌手工打造的純金鋼筆,否則,還是還要修理了,

再買一個新的更划算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那麼,問題來了。

製造業的生產率提升,導致產品價格下降,那麼,

隨著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的發展,腦力勞動的效率也在提升。

例如,在之前,律師需要熟記法律條文才知道如何辦案,建築工程師需要了解每種建築材料的特點才能建造,醫生需要經驗豐富才能治病。而現在,律師只須要使用計算機,就可以瞬間查詢到法律條目、參考海量案例,建築工程師可以查詢到每種材料的各個引數,醫生查閱海量病例。人工智慧可以自動寫程式,甚至連下棋、踢球都可以交給機器人了。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那麼,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是不是也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有說法是,替大律師整理案卷的小律師,替大醫生寫病歷的小醫生,替架構師寫程式碼的小程式設計師,會有很大的可能性被機器替代。

用馬克思的原理預測我們何時失業——人們不再需要修傘師傅了

多年之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人類駕車有可能會被禁止,畢竟機器已經變得更可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