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珍藏寶物,西周青銅器四虎鎛,具有文物和藝術品的雙重價值

【四虎鎛】

西周(1100-771B。C。)/通鈕高44。3釐米 鈕高10。5釐米/總寬39。6釐米/銑間距27釐米/鼓間距20。4釐米/重16,000克

青銅樂器在青銅器中佔有相當的比重。如果說禮器代表當時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

那麼,樂器也具有同等的效用。使用樂器的多少同樣能反映出當時貴族地位的高低。按周代的禮制,天子用鍾四組,諸侯三組,卿大夫二組,士一組。進人春秋時代以後,就出現了孔子所見到的“樂壞禮崩”的局面。所以,我們所見到的鐘的數量,遠遠超出上述等級制度的標準。

故宮珍藏寶物,西周青銅器四虎鎛,具有文物和藝術品的雙重價值

樂器和禮器一樣,隨著時代和地域的不同,也有很大變化和差異。商代有鐃無鍾,也有稱為鈕的,是中國迄今所知道的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河南安陽出土的這種樂器,形制體扁短闊,上大下小,口朝上有柄在下,中空可裝木把,編鐃一般較小,三五個一組:大鐃多單個出土,上飾獸面紋或象、虎等紋飾。春秋戰國時代的徐、楚、吳、越等地盛行一種稱為句的樂器,實際就是證鐃的變形。

鐃發展到西周,轉變為鍾,初為甬鍾。最早見於西周中葉,其形制如圖所示,就好像是倒懸的鉦鐃,懸於架上敲擊,多為成組出現(即今謂“編鐘”)每組三件以上,多至十餘件。春秋以後出現鈕鍾。湖北隨縣出土的曾侯編鐘有六十四件,分為八組,每組數量有多有少。,音色優美,音域寬可用來演奏現代音樂,說明中國古代音樂藝術水平之高超。

故宮珍藏寶物,西周青銅器四虎鎛,具有文物和藝術品的雙重價值

鎛為鐘的一個分支,與鍾小有差別。般是以造型來區分,即下口呈橋形者為鍾,平口者為鎛。鎛的出現要晚於甬鍾,而早於鈕鍾。早期的是單個使用的。到春秋以後才出現了編博,如陝西省寶雞市近來出土的秦公鎛,故宮博物院藏的蟠虺紋鎛,都是三件一組的編博。與一般鍾鎛相比,本器裝飾比較奇特。前後兩面鉦部各飾以一組大獸面,中間凸起一道鏤空的扉稜(已殘,似應為一鳥),好像是獸面的鼻。獸面兩旁各有一條倒立的夔龍,獸面上下各有一以圓渦紋為主體的條帶形紋飾。製作者還匠心獨具,在鎛身上飾有四隻張口卷尾、形態極為生動的扁形立體虎,兩兩相對,構成鎛兩側的扉稜,使動與靜有機地結合,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民間藝術家,對於造型裝飾藝術研究之精深,構思之奇巧,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使這件銅器具備了文物和藝術品的雙重價值。

故宮珍藏寶物,西周青銅器四虎鎛,具有文物和藝術品的雙重價值

與本器相似的鎛有三:1。宋代《宣和博古圖錄》著錄的“周虎鍾”,今不知落於何處;其中僅上海四虎鎛鉦部紋飾與另三器差異較大。2。現存日本的“虎鍾”;3。上海博物館藏“四虎鎛”。